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又见外资股东撤离 苏格兰皇家银行清仓苏州信托

2016-12-09 11:35:00

 

来源:

又见外资股东撤离,这一次的主角是苏州信托。

证券时报·信托百佬汇记者获悉,苏格兰皇家银行已将所持苏州信托的19.99%股权转让给苏州银行。至此,苏州信托不再有外资股东背景,而具备外资背景的信托公司也缩减至8家。

数年之间,信托行业掀起的外资参股风潮正转变为撤出风潮,引起业界人士关注。

20%股权作价6.6亿

苏州信托前身为苏州市信托投资公司,于1991年4月获批设立,2002年重新注册登记。

2008年5月20日,苏州信托引进联想控股和苏格兰皇家银行(RBS)为其战略投资人。公司目前注册资本金12亿元,此前苏州国际发展集团、苏格兰皇家银行、联想控股分别持股70.01%、19.99%和10%。

根据苏州银行新近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今年4月19日,苏格兰皇家银行与苏州银行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对价为6.5967亿元。

数位业内人士表示,“苏州银行以6.6亿元的价格拿下苏州信托近20%股权,真心是笔划算的买卖。”

一直以来,苏州信托风格低调稳健。截至2015年底,苏州信托合并总资产42.96亿元,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9.56亿元,实现净利润5.3亿元。

外资股东纷纷撤离

“又一家外资股东跑了”,这是多数业界人士听到苏州银行股权变动的第一反应,外资股东撤离已然成为近年行业的一种趋势。

信托百佬汇记者梳理发现,截至2014年底,有外资股东参股的信托公司尚有11家。时至2015年底,情况发生明显变化,参股信托的外资公司降至9家。而如今,具有外资背景的信托公司仅剩8家。

据记者了解,外资股东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淡出”国内信托业:其一是在新一轮增资潮中,选择放弃增资,股份遭遇稀释;其二则是主动减持,甚至全部清仓退出。

举例而言,北京信托和新华信托的外资股东均在公司新一轮增资中放弃了增资举措。其中,当了9年北京信托第二大股东的外资股东威益投资有限公司,在新一轮公司增资中放弃增资,持股比例从19.99%降至15.3%,第二大股东地位被航天科技财务公司取代;新华信托外资股东巴克莱在去年7月公司新的增资行动中也选择了放弃,持股比例从19.5%降至5.57%,从第三大股东变为第六大股东。

2015年底,华澳信托的外资股东麦格理资本和杭州工商信托的外资股东摩根士丹利态度更为坚决,选择悉数清仓,彻底退出信托公司。如今,苏格兰皇家银行效仿先例,彻底清空所持苏州信托股权。

渐行渐远的还有澳大利亚国民银行。今年年中,国民银行将所持有兴业信托部分股权转让给福建能源集团,自此两者各持有兴业信托8.42%股权,成为并列第二大股东。

资本逐利所致

当监管机构严控外资持股国内信托之时,外资机构曾经掀起一股参股信托的风潮。

2007年,北京信托引进英国安石,是国内信托公司引入外资股东“第一例”。之后5年,外资公司入股信托公司进入快速发展期,先后有10家外资机构入股国内信托公司。

按照2007年由银监会发布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第十条,“单个境外机构向信托公司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20%,且其本身及关联方投资入股的信托公司不得超过2家。”

因此,上述11家外资参股信托公司中,外资股东参股比例大多数为19.99%,均未突破监管的红线。

然而,在2012年蒙特利尔银行和摩根大通分别入股中粮信托和百瑞信托后,外资公司入股国内信托公司的热潮开始退去。

2015年银监会发布《信托公司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规定,“单个出资人及其关联方投资入股的信托公司不得超过2家,其中绝对控股不得超过1家。”

尽管外资公司持有国内信托公司比例的上限被取消,却并未扭转外资机构撤出信托公司的趋势。

业界观察人士认为,从外资股东数年参股信托公司的过程来看,实际发挥的作用也确实“不大”。国内信托公司最初把外资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引进时,希望外资股东能够帮助其完善公司治理、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增强业务开拓能力等。但是,由于持股比例限制、对国内市场环境不熟悉等诸多因素,外资股东绝大多数扮演的是财务投资者的角色。

“如今行业景气度下滑,风险增大,信托公司盈利能力逐渐下降,资本萌生退意是正常现象。”中部某信托公司高管表示,当下信托公司股东还面临持续增资的压力,这也促使外资股东选择撤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