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对“野蛮”险资动刀 叫停万能险意在杀鸡儆猴
凭借万能险庞大的资金体量,不少险企在资本市场上疯狂举牌,以宝能旗下前海人寿为代表,一度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举牌大战“宝万之争”。12月5日,保监会勒令前海人寿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分析人士表示,此举不单单是掐断宝能频频举牌的财源,而且是杀鸡儆猴,透露出保监会开始对“野蛮”险资动刀。
12月5日,保监会下发监管函,针对万能险业务经营存在问题、并且整改不到位的前海人寿采取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的监管措施;同时,针对前海人寿产品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责令公司进行整改,并在3个月内禁止申报新的产品。
据了解,从2014年起,宝能旗下的前海人寿对二级市场股权分散、价值被低估的公司展开猛烈的进攻。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前海人寿共耗资近200亿元举牌9家上市公司,包括华侨城A、中炬高新、韶能股份、明星电力、南宁百货、南玻A、合肥百货和万科A以及格力电器。
前海人寿频繁举牌的背后正是万能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弹药。如在宝能大战万科中,宝能系采用的多重资金工具中,前海人寿贡献的105亿元便是以万能险资金为主力。
某险企资管人士表示,一旦前海人寿被限制万能险销售,保费规模增速势必下滑,随着前几年中短存续期万能险的到期和存量保单退保率增加,会给公司带来资金流动性方面的压力,再加上公司短钱长配股票等权益资产的约束,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将加大。另一方面,流动性方面的压力会抑制投资端的配置空间和自由度,可能会影响资产配置绝对收益目标的实现,从长远看,存在经营恶性循环的风险。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也指出,此次宝能收购万科大量使用的是万能险资金,这种险资被扭曲成为短期理财产品,将其用于企业股权收购的合理性有待商榷且蕴藏极大风险;而前海人寿被实际控制人宝能所利用,成为了大股东的融资平台,其合理性也值得进一步商榷。
事实上,通过万能险资金增持股票并非个例,万能险已然成为光顾二级市场的“常客”。如在对民生银行、大商股份、金地集团等举牌中,安邦系举牌主力也是万能险账户;富德生命人寿举牌金地集团、浦发银行也用到了万能险账户。
保监会也表示,对其他在万能险经营中存在类似问题的公司,保监会正密切关注其整改进展,视情况采取进一步的监管举措。
从2016年以来,为规范万能险业务发展,落实“保险姓保”的政策理念,保监会密集出台了《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等多项规定,对万能险的规模、经营管理等进行了限制和规范,对中短存续期业务超标的两家公司下发监管函,采取了停止银保渠道趸交业务的监管措施;累计对27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大、占比高的公司下发了风险提示函,要求公司严格控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针对互联网保险领域万能险产品存在销售误导、结算利率恶性竞争等问题,保监会先后叫停了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6家公司的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
保险专家指出,保监会明显是在抓典型,给险资疯狂举牌提醒。未来,万能险监管将再次迎来严监管。吴晓灵也建议,相关监管部门急需从推动上市公司加强公司治理、对企业杠杆收购的风险控制与金融监管、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杠杆收购资金来源等方面给出相应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