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期中国扶贫工作中 官方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副巡视员杨椠2日在北京透露,在新时期中国扶贫工作中,官方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
中国国务院日前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国家发改委当日就相关情况举行新闻通气会。
脱贫攻坚是当前中国的重要任务之一。据杨椠介绍,“十二五”时期,中国在扶贫开发和人口脱贫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过去五年里,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人,贫困发生率从17.2%降至5.7%,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与全国差距趋于缩小。
尽管如此,农村贫困问题依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薄弱环节。官方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仍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83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计5630万人。
杨椠坦言,这些人口不仅贫困程度更深,自身发展能力更弱,而且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尤其中国贫困地区整体发展基础薄弱,重大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结构单一且低端化与趋同化并存,贫困人口劳动技能差、就业技能狭窄等一系列问题,都对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来巨大挑战。
“传统观念中扶贫开发是政府一家的责任,缺了社会和市场两条腿。”谈及“十三五”期间中国扶贫工作的重点,杨椠指出,按照此次《规划》要求,扶贫工作一方面要依托中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广泛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扶贫大环境;另一方面,要依托市场和社会两股力量,为新时期脱贫攻坚工作厚植物质基础,畅通资源渠道,拓宽资源空间。
他透露,有关方面下一步将部署开展地方各级政府脱贫攻坚规划的制定或修编工作,细化本地区目标任务,明确相关时间表和路线图。在这一过程中,官方还将严控脱贫时间层层加码、形式主义和不实不准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