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激活消费需求 电商巨头抢滩支付通道
“双11”消费狂欢节进入第8个年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迭代,相关的金融产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打造“买买买”的平台之外,互联网公司提供的消费信贷、消费保险、消费理财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今年的“双11”,各大电商平台、金融机构都在挖掘消费链条背后的金融商机,各种新型的金融工具,也成为了撬动年度消费大促的重要工具。
电商巨头抢滩支付通道
近年来,在经济转型打造新经济增长引擎的时代背景下,消费金融迎来快速发展。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从事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机构已经超过100家,市场参与主体包括了商业银行、汽车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巨头、P2P网贷机构及其他互联网公司等。
“双11”无疑是输出金融产品的绝佳场景。从“掏钱购物”到分期付款、预支消费,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苏宁消费金融等机构纷纷入场,开始成为了“双11”消费支付的主角,打响消费金融促进消费之战。
蚂蚁金服集团财富事业群总裁黄浩表示,8年前的淘宝“双11”,支付主角还是支付宝余额;到2011年左右,银行快捷支付转为主角,每年都会有银行支付通道被挤垮;2013年开始,余额宝渐成主流,去年“双11”中21%的支付来自余额宝;预计从今年开始,花呗和余额宝将占支付渠道的绝大部分。
今年“双11”,各大品牌消费金融大战早在一个月之前就已经打响。花呗从10月18日便开始“提额”。蚂蚁金服透露,原计划的总额度是100亿元,但截至11月1日,今年用户提额已经达到170亿元,目前还在紧急追加额度,用户数是去年活动结束时的1.5倍。
与此同时,另一个电商巨头京东金融也针对“双11”升级了其“白条”功能,如推出京东小金库和白条用户6天6期免息、线下银联POS机使用白条闪付购物立减等优惠。
由于能够缓解消费者购买的经济压力,进而提升销售,不少商户也欣然接受此类消费金融工具。根据蚂蚁金服提供的数据,天猫商户在开通花呗分期的首月,花呗用户在该店铺的交易额提升33%,次月继续提升26%;使用花呗分期后,用户客单价平均提升41%。
值得注意的是,沿着“双11”的供应链条,电商平台也专门针对商家提供了融资服务。“针对双11备货,我们已经为133万家的卖家提供了信贷服务,累计的放款额是497亿多元,将近500亿元,相当于每天放款的用户数有2.2万户,户均贷款3.7万。”网商银行行长、蚂蚁金服集团副总裁俞胜法说。
保险覆盖电商消费全环节
每年“双11”购物狂欢节,总是少不了保险的身影。除了电商平台绞尽脑汁完善购物体验外,保险公司也结合网购特点,开发了各类消费保险,实现从传统保险产品简单的打折促销,到深入网购全流程推出场景保险的转型。
物流体验是每年“双11”期间消费者面临的最大痛点。去年“双11”期间,仅退货运费险出单就达到了3.08亿笔,而这一数字仍有望在今年同期实现高速增长。
据国家邮政局数据预测,今年“双11”期间全行业处理的邮件业务量将超过10.5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35%。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每到购物狂欢节期间,快递送货量几乎是平常的三倍。由于积压的快件较多,如果快递员匹配不足,要完全“消化”这些快件起码需要一周,甚至更长时间。
针对今年“双11”期间大概率出现的物流爆仓、收货难、收货慢等行业痛点,各大电商平台频出奇招。如蚂蚁金服针对“双11”推出了“衣服褪色险”“鞋子脱胶险”“生鲜腐烂险”这些新奇产品。京东金融也与保险公司合作,发起了一项“双11购物物流保障计划”,消费者电商购物可获赠“送货龟速险”,一旦收货慢了,将获得保险赔付。
为了让消费者安心付款,还有不少保险公司推出了账户资金安全险。目前,各大保险公司推出的账户资金安全险的保障范围大同小异,保额在5万元、10万元甚至100万元的盗刷理赔险,保费往往从几角钱到几十元不等,且部分产品还可根据每个人的账户风险水平来厘定保费。
以人保财险推出的个人账户资金安全保险为例,消费者可根据个人自身经济情况选择保险金额,保险金额最低1万元,最高达100万元。
“实际上,消费保险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覆盖面很大的保险类型,仅在蚂蚁金服保险平台上,消费保险保民就已经超过3亿,覆盖淘宝天猫平台上400多万家商户。”蚂蚁金服保险事业群总监梁越平对记者表示,预计这类新型的保险产品将为保险行业带来的新增保民超过1亿。
据蚂蚁金服保险平台统计,今年共有包括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泰康保险等9家保险公司与其合作,提供了质量、物流、售后、价格、信用保障等五类,超过30种的消费保险服务。
业内人士分析,新型消费保险尚在试水阶段,盈利能力目前尚难下断论,但由于其深度切入日常消费场景,可培育用户的保险意识,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