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须迈两道坎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日趋成熟,产销量快速增长,目前已跃居世界第一。而其中的电动汽车标准法规在支撑政府管理、引导产业发展、规范产品设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如何确保电动汽车产业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10月18日,由全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与合众汽车等单位主办的第八届电动汽车标准法规国际研讨会在浙江乌镇召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委、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的300余名专家和业内,就电动汽车安全、行业标准规范等问题展开研讨,专家们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培育期,电池等自主创新的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我国新能源汽车要想被社会广泛接受,还必须迈过两道坎:“安全标准”和“续航能力”。
累计产量已达50万辆,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份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售21万辆,同比增长122%。其中纯电动车销售14.5万辆,增长170%;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6.5万辆,增长60%。从2009年至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已达5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尽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走到世界前列了,但新能源汽车目前还未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还处于培育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全国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说:“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目前的销量数据存在骗补问题。在培育期,政府还要做大量工作,比如基础设施要下大力气建设,企业也要继续在技术研发上大量投入,这样到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有可能进入快速发展期,以政策为主要动力转变为以市场为主要动力,购车补贴退出,代以环境、能源因素的鼓励政策。”
王秉刚认为,快速发展期的特征包括:到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达到二、三百万辆以上,能够占到汽车总销售量的5%-10%,基础设施基本上初步能够满足需要,充电基本没有什么问题,电动汽车本身的性能基本也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也会去买电动车。
要建立整车安全、动力电池安全、紧急救援安全等完整标准体系
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就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必须迈过的第一道坎,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汽车工业大国都制订了一系列的标准与法规。据国家标准委工业标准一部副主任杨立新介绍,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总数已达80多项。
“不过,世界知名品牌特斯拉、沃蓝达、菲斯克以及国内品牌电动车都出现过起火事件,此类危险相对于传统汽车来说更容易危及乘员的生命安全。可以说安全问题是阻碍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清华大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中心副主任、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方运舟表示,对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汽车工业大国都制订了一系列的标准与法规,但是还需规范,要建立整车安全、动力电池安全、紧急救援安全等完整的电动汽车安全标准体系。
“安全无小事,宁可行业发展慢一点,也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王秉刚说,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电池使用、材料构成和充电安全方面。上下游产业发展不平衡、企业盲目重量轻质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此外,监管存在漏洞、政府相关政策不全,保障电动汽车安全必须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要求和标准。
方运舟表示,“电动汽车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必须严抓质量环节、创新技术、加强监管监控、不能冒进求成。政府相关部门也应逐步完善政策法规,出台规范电动汽车安全相关标准,促进行业有序、健康、稳定发展。我们将积极参与智能互联电动汽车安全标准研究,成为该领域的标准制定者。”
企业还需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国产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
目前,在政府的引导下,充电桩的建设发展很快,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难问题暂时得到缓解。以上海为例,上海市私人充电桩的建设步伐正在加快。2013年,上海市私人充电桩仅有1000多个;而自政策实施以来,截至2015年年底,上海市累计建成私人充电桩约16500个。
中国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永东表示,国家高度重视电动汽车的产业发展,一些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正在逐步完善中。
不过,一些专家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存在着不少短板,比如新能源汽车电池核心技术仍未有较大突破,续航能力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政策的依赖性比较大。王秉刚表示,“以电动汽车为例,从电动车本身的技术上讲,企业还需加大研发投入,到2020年的时候,国产电动乘用车至少要达到两三百公里的续驶里程,另外把电池成本降下来,这样才有利于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