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因素叠加监管新规 8月私募基金发行数量明显下滑
今年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几经波折,尽管指数小幅上行,赚钱效应却并不明显。整体而言,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加之监管新规出台后的调整,私募行业表现平淡。最新数据显示,告别因政策影响的短暂产品发行高峰后,8月私募基金发行数量明显下滑。
发行锐减事出有因
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统计数据显示,今年8月,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的当月新成立基金共1183只,较上月的4050只环比骤减71%。另据数据不完全统计,8月私募基金产品发行数量总数为254只,较7月发行数量1429只减少82.23%,合计发行规模为61.29亿元。其中,204只产品为股票型基金,占8月发行产品总数的80.31%;发行规模为58.18亿元,占8月产品发行规模的94.93%。
8月私募发行数量锐减其实事出有因。有私募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一方面,7月以来出台了很多新的监管规则,《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对私募基金的募集发行有了新的要求,资管新八条底线对通道业务进一步规范,这些都对私募新产品发行造成影响,市场需要先熟悉这些规则;另一方面,下半年以来股市一直不温不火,投资者对市场并不是很有信心、风险偏好下降,股票型产品普遍不好发,而债券和多策略产品相对要好发一些。”
另一大型私募市场部人士也提到了监管新规对产品发行的短期影响,“新规出台后,很多产品不能碰了,产品架构需要重新设计,有些公司准备一半的产品只能放弃。发行产品还涉及代销渠道等机构,各方对新规理解需要沟通。此外,监管部门加强了对私募机构的稽查力度,很多公司近期都把精力放在了自查方面。”
新规调整对行业的影响已经逐步显现。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6467家。已备案私募基金36829只,认缴规模7.47万亿元,实缴规模6.11万亿元。私募基金从业人员27.58万人。7月清理后,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较上月大幅下降7627家,从业人员减少12.67万人,而已备案私募基金则大幅增长4474只。产品方面,近两月顾问管理型产品占比已有所下降。
格上理财研究员徐丽表示,8月私募基金发行量与上月相比出现大幅锐减,实际上是由于7月出现大量激增,8月基本恢复到上半年月度发行水平。具体来看,7月份受8月1日“保壳”大限临近的影响,私募公司加速了产品备案,使得单月备案产品数量创历史最高,而大限过后,私募发行速度恢复正常态势。
市场仍处筑底阶段
缺乏赚钱效应也是私募基金发行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占比最大的股票类私募年初以来表现不尽人意,整体亏损在10%左右;债券型和CTA策略私募产品表现优异,如博道投资的债券多策略产品年初至今收益率已接近6%。
朱雀投资表示,PPI连续53个月负增长,但降幅连续7个月收窄,背后是重化工业领域企业盈利有所好转,风险也正在降低。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增速回落背后是经济结构、增长动力和体制政策的系统性转换。观察未来数月,市场依然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国内债市、股市大概率也都将呈现震荡调整格局。明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在继续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前提下,不仅经济见底迹象会逐渐增多,全社会风险偏好也有望回升。
在朱雀投资看来,国内金融资产性价比将高于主要海外市场,商品和国内股市机会大于债券和房产市场,基本面及企业盈利增长将成为慢牛的主要推动力量;结构上,看好调整充分的优质龙头成长股,龙头公司受益于稀缺和确定性会享有更显著的溢价。
博道投资认为,市场目前总体还是资产荒与存量博弈并存,预计在一个大的区间震荡,构筑底部,依然是结构性、阶段性行情。相对中短期的经济,投资者更应关心全球货币政策潜在的“拐点”。美联储表示就业与通胀正逼近目标,未来半年内加息将是大概率事件。同时,欧洲和日本两大经济体的负利率对其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也造成了隐患,大规模宽松的成本越来越高,因此全球货币政策大规模量化宽松也到了个瓶颈期,投资者一直期待的中国央行降息降准一直未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观点。
“展望9月,改革政策依然在持续推进中,国企改革中员工持股意见出台,是个相对正面的举措。同时在农村土地流转,金融领域的降杠杆,推出深港通,改革政策正稳步推进。综合经济与改革以及估值等因素,再考虑到全球货币政策潜在的拐点,我们认为市场仍处于在筑底阶段,但不存在大幅调整的基础,因此会维持前期策略,在控制仓位的前提下,低仓位布局这一可为阶段,如在目前点位的A股上市公司还是能找到不少持有6~12个月有30%左右收益的放心个股。”博道投资相关负责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