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系列研究之加氢站调查报告:长期看低成本氢获取能力
投资建议
作为氢基础设施产业报告的第三篇,本文延续前两篇报告对氢气成本和氢气运输的分析,从成本和商业模式两个角度分析加氢站; n 成本方面:我们认为相对于其他产业链内其他环节,加氢站投资规模不算大,未来主要的竞争体现在能否绑定下游用户和能否获得低成本的氢气;
目前典型加氢站总投资1300-1500万元,加氢能力在800-1200kg/天,按照乘用车、物流车、客车的不同消耗量计算,每天可加氢130~150辆,折旧成本0.15-0.3元/L;
国补规模400万元,地方补贴不等,可以覆盖1/3到1/2的总投资;
由上可见,投资规模并非加氢站发展的瓶颈,能否跟下游用户,如物流公司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以保障气站高负荷运行才是关键。
模式方面:外供氢模式加氢站在我国占主流,选择氢源合理降本是关键。加氢站有两种主要的建设模式:站内制氢和外供氢模式。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加氢站采用的是站内制氢模式;我国受制于站内制氢的成本问题,仍以外供氢模式为主。
国内加氢站建设中的固定成本投资部分占比较低;影响我国氢气售价的最主要因素是包括制氢和储运氢气在内的氢气成本部分(占70%)。
综合前两篇报告关于氢气成本的分析,气氢拖车+氯碱副产氢是目前最优组合,其氢气成本范围在17.9~19.2元/kg,已经具备经济性。
设备方面,提高技术标准、逐步实现氢气压缩机的国产化是主要发展方向。加氢站基础设备包括储氢装置、压缩设备、加注设备、站控系统等,其中压缩机占总成本较高(约30%)。未来将通过技术授权、技术买断或者建设合资公司来提高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率和国产化水平。
综合以上,我们认为,在下游燃料电池车补贴政策力度强的现阶段,加氢站的建设运营应在绑定需求的基础上选择气氢拖车+氯碱副产氢的气源,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长期来看,关键设备国产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产业联盟的形成将有效促进氢能产业的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