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如何?改革将为中国经济带来哪些新契机?
时至年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如何?改革将为中国经济带来哪些新契机?
“完成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既要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劲,也要有立说立行、立竿见影的狠劲。”14日,在国家发改委定时定主题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如是说。
去产能是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之首,半年多来成效如何?
赵辰昕透露,前5个月,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4%,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产量同比下降8.4%,加上库存、需求、预期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市场出现了积极变化。
从去库存看,今年以来,国家加大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力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达到850亿元。1—5月棚改货币化安置101.6万户,占今年棚改开工量的36%,比去年同期高出20.3个百分点。
从去杠杆看,国家发改委目前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降低企业杠杆率的综合措施,下一步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引导和促进企业根据自身需求降低杠杆,实现标本兼治。
从降成本看,今年以来,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陆续分领域实施资源税从价计征,针对小微企业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和免征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通过实施政策“组合拳”,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73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22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9%,同比提高0.21个百分点。
从补短板看,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研究制订了专门的方案,优化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
电力指标是经济发展晴雨表。赵辰昕透露,初步统计,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约277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增速较去年同期回升1.4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全社会用电平稳增长的同时,结构不断优化。从增速看,上半年,第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7.7%、0.5%、9.2%和7.7%。从贡献率看,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大于第二产业。上半年,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影响度合计达到80.9%,远高于第二产业的14.4%。
用电分布的变化折射出产业结构的优化——上半年,第三产业用电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同比增长14.2%,体现了结构升级带来的积极变化。
另一个积极变化体现在“降”。上半年,冶金、有色金属行业用电同比分别下降9.4%和4.3%,增速同比分别回落2.9和9.6个百分点。两个行业用电下降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影响度达-47.9%,拉低全社会用电增速1.3个百分点。
从发电情况看,绿色发展理念得到进一步体现。据初步统计,上半年全国水电、核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5.3%和25.6%,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2.9%,折合节约标准煤约324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0.85亿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新动能。
“今年以来,各地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积极进展。”赵辰昕指出,主要是突出改革创新,通过加大制度和创新资源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
一方面,持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另一方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在“放管服”改革和“双创”政策带动下,上半年全国新登记企业261.9万户,同比增长28.5%,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4万户;前5个月,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14.4万件,同比增长49.2%;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9.8%和7.9%,继续快于整体工业;网上零售额增长27.7%。
赵辰昕指出,当前,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新旧动力实现动能转换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更要看到,9亿多劳动力、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发展转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