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信用风险此起彼伏 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你方唱罢我登场
今年全球多地主权信用恶化,相关风险此起彼伏。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标普)和穆迪你方唱罢我登场,以创纪录的速度下调各国的主权信用评级。
如英国《金融时报》以下统计图表所示,今年以来,惠誉、标普和穆迪分别15次、19次和28次下调了14、17和24个主权国家的评级。回顾标普降级历史,今年被其调降评级的主权国家数量仅次于2011年欧元区债务危机时。今年被穆迪降级的国家也明显多于去年,去年同期只有十个。
观察以上图表可以发现,中东和非洲是遭降级的“重灾区”。这些地区最大的风险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内出口下滑。被三大评级机构集体降级的沙特就是典型的例子。今年4月12日惠誉调降沙特评级,当时国际油价已经较今年2月低位反弹约40%,但惠誉预计今明两年油价分别只有每桶35美元和45美元。
至于惠誉和标普双双下调评级的英国,上月末华尔街见闻文章提到,标普降级的理由主要是,英国公投决定退欧对国内经济、财政、外贸和英镑地位有重大影响,另外英国还有外部融资环境显著恶化的风险。惠誉也认为退欧对英国的经济、公共财政和政治有负面影响。在英国公布退欧的公投结果后,穆迪虽然没有下调英国的评级,但已经将英国的评级展望由稳定降为负面。这预示着穆迪未来可能下调英国评级。
一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至为重要,它影响甚至决定着境内所有实体的评级,主权评级一般会成为其它所有评级的“上限”。信用评级有助于市场确认一国政府与企业发债的成本。理论上说,信用评级高意味着发债方有雄厚实力偿债,其债务违约风险小,相应的融资成本也就低。
而《金融时报》 报道指出,瑞银的新兴市场策略师Bhanu Baweja发现当前有一种诡异的现象:主权信用无疑削弱了,可投资者还是疯抢国债,因为得到正回报的投资标的已经很少。
昨天华尔街见闻文章也提到,英国公投退欧后,全球国债收益率普跌,继日本和德国之后瑞士也出现国债负收益率。上一次全球国债收益率跌得这么低还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
对此Baweja认为,杠杆在增加、信用在削弱,这不代表现在发生了危机,而是意味着降级还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