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成就茅台 贵州茅台上市15年分红351亿元
重温历史让我们不忘初衷,展望未来让我们更好前行。昔日的红色文化已经融为茅台企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如今已成为世界瞩目的中国品牌企业。
红色文化成就茅台
与国酒文化城遥遥相望的“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和茅台渡口的纪念碑一起,俯瞰着日夜奔流的赤水河。而流经仁怀市内的茅台河谷一段,被誉为酿造茅台最珍贵的资源。
1935年3月,中央红军长征进入仁怀,并于茅台第三次成功地渡过赤水河,写下了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上的得意之笔。据记载,当年在茅台,红军将士用茅台酒疗伤养病,士气大振。茅台酒与中国工农红军的传奇,给中国革命历程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记忆。这支有着坚定信念的队伍从茅台出发,再上征途。
新中国建立后的1951年,当地政府将几家烧坊合并,成立了“国营茅台酒厂”。经历了数十载的融合积淀,茅台酒在由国家级酒会上屡获殊荣。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国营茅台酒厂”发展至今,茅台已成为中国名酒的代名词。茅台在红军长征路上的浓墨之笔,成为了军民鱼水情深的生动写照,也使其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贵州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在《最美茅台》书中写到,茅台见证了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走过的曲折历程,见证了中国在过去30年间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中国经济文化快速崛起的奇迹。国酒茅台不仅见证了中国优秀民族品牌的艰辛成长,更见证了中国民族企业从弱到强,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演进过程。
上市15年市值增长45倍
2001年8月27日,贵州茅台登陆国内资本市场,上市15年来,贵州茅台不仅产量成倍增加,公司市值从上市之初的不足百亿元,如今已达到3600多亿元。
根据贵州茅台方面的数据显示,从1951年建厂至2011年,公司累计生产茅台酒25万吨,其中,1998年以来茅台酒产量达19.5万吨。茅台酒年产量由1952年的75吨增至1068吨,用了26年;从1068吨到破万吨,花了15年;而从10000吨到20000吨,茅台仅花了5年。
而登陆资本市场的贵州茅台,在产融结合下更是迎来飞跃式发展。根据公司2015年年报显示,贵州茅台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26.6亿元,同比增长3.44%;与上市之初的11.4亿元相比,15年时间,茅台营收翻了28倍;2015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03亿元,与上市之初相比,净利润增加了61倍。
另外,贵州茅台目前的总股本已经达到12.56亿股,昨日,公司股价又创下历史新高298.2元/股,最终报收于291.92元/股,总市值为3667亿元。15年的资本市场洗礼,贵州茅台市值从原来的不足百亿元(约78亿元)增长了45倍,股价也一直在国内资本市场上荣膺第一高价股。
众所周知,从2012年国家实施“三公消费”政策后,国内的白酒行业进入行业调整期,而贵州茅台作为曾经的“官酒”,产品动销不可避免地出现问题。不过,从贵州茅台2015年业绩表现可以看出,调整基本结束,经销商打款的积极性也在不断增加。
据贵州茅台年报披露,公司2015年期末预收款项82.6亿元,大增560%,主要是经销商预付的货款增加所致。预收账款一直被认为是白酒企业调节利润的“蓄水池”。营收、净利润双增的贵州茅台同时推出近三年最慷慨的分红方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1.71元(含税)。
多年来,贵州茅台在享受资本市场带来的红利的同时,在回报股东方面也成为资本市场中的一个标杆企业。《证券日报》记者查阅贵州茅台2001年至2015年年报发现,15年间,公司从上市至今一直保持着现金分红的政策,而分红比例也随着公司净利润额的增加而增大。统计显示,15年间,贵州茅台现金分红金额达到351.33亿元,是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所募集资金的17.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