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中国医药行业监管层内部整顿 马云健康产业遇阻

2016-06-07 11:04:00

 

来源:

中国医药行业的监管层,正在对互联网第三方售药平台动刀。

从5月27日至6月1日,国内3家“互联网第三方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平台—河北慧眼医药科技95095平台、广州八百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1号店,陆续收到相关部门通知,暂停药品销售业务。

天猫医药馆人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将按照河北省药监局通知,积极配合停止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业务,其他业务维持正常运营。”

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有456家网上药店,一旦三大平台不再继续从事药品销售业务,既往的医药电商利益格局势必被打破。

有医药行业业内人士对此直言不讳地指出,“第三方不准销售药品,导致原有的导流方式失效,以后网络销售得靠企业自己,不能指望买流量那么简单了”。

此次政策调整,或许让持续推进医改的互联网大佬马云内心五味杂陈,“虽然本次政策调整对包括天猫医药馆在内的医药电商行业带来影响,但我们看到行业各层面都在探求通过互联网+医药的途径来推动实现国家倡导的新医改方案。”天猫医药馆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即使目前互联网售药政策趋紧,但独立电商企业依然对此保持信心,太安堂新任董秘陈保华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因为这种事情出来会把一些份额小的电商企业灭掉”。

监管层内部整顿

5月27日,天猫向入驻天猫医药馆的众多商家发送了《关于药品类目紧急管控措施的通知》,宣布暂停药品业务。

这则《通知》显示,天猫方面收到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通知,要求95095平台商家从即日起停止发布销售药品类目商品。

目前,获得“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资格的平台仅3家:河北慧眼95095平台、八百方医药健康网购商城,以及1号店。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上述3家试点平台,均来头不小。公开资料显示,95095平台现归属于阿里巴巴实际控制;八百方成立之后即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以及广东省领导视察并指导;而1号店则位于上海,并得到走在改革前列的上海市药监局支持。

在天猫医药馆被爆出将暂停药品业务后,上述另外两家也成为舆论持续关注的焦点。6月1日,八百方公司向时代周报记者确认,已收到相关部门发出的关于暂停第三方药品零售试点的正式通知,此次暂停对公司影响较小。

八百方官网介绍,与其合作的品牌达400多家,商品超过10万个,品类范围覆盖中西药品、营养保健、医疗器械、药妆护理、医疗辅料等领域。

接着,此前一直保持沉默的1号店终于在6月3日对外发布说明称,已于6月1日收到上海市药监局转达的通知,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停止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工作,“在接到该正式通知后,1号店立即开展与第三方商家的沟通工作,最快在一周左右停止相关药品的销售,其他健康类的业务继续正常运营”。

6月3日,时代周报记者就此致电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就此次第三方售药平台暂停一事,她称正在外开会,并不清楚此事,“如果有通知,官网会公布”。

截至发稿时,时代周报记者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上,并未找到有关整顿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的相关通知。

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此次通知是由监管层内部发文。据称,国家食药监总局以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过期为由,向河北、广东、上海三所分局定向发送了内部文件,要求三家单位对辖区内的医药电商零售平台进行整顿管理。

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信息显示,在2013年11月12日、2014年7月7日、2014年7月25日,95095医药平台、八百方公司、纽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分别授予了“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

按照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文件要求,“试点工作为期一年,期中请将试点进展情况定期报告总局,期满请提交全面总结报告”。

如果严格按照规定,上述三家平台企业的试点资格,应该早在去年全部到期才是,可直到现在才由监管层内部发文暂停。

对此,时代周报记者向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去采访电邮,予以求证,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马云健康产业遇阻

此次零售药品业务暂停,对天猫医药馆这家中国最大的药品零售平台来说,可谓损失不小,马云通过互联网医药对医改的探索遇到阻力。

据了解,天猫医药馆现有网上药店的药品类均为OTC。有数据显示,天猫医药馆去年10亿元的销售额中,OTC药品销售额为2.8亿元,份额为26.60%,但销售额占比在逐步提升。

因此,如若停止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业务,势必对天猫医药馆的收入带来影响。而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关口,阿里健康相关人士在回应时代周报记者时,指出上述数据不够准确。

有业内人士统计,目前入驻天猫医药馆的大药房旗舰店有258家,这些均是获得B2C类牌照的医药电商。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医药B2C企业都入驻了天猫医药馆。

此次天猫医药馆暂停药品销售业务,对马云来说,内心可谓五味杂陈,这位互联网大佬在医疗和医药领域一路高歌猛进,孰料不慎“脚踩红线”。

就拿95095平台来说,早年这家隶属于河北慧眼的机构,拥有B2C药品交易平台直销牌照。为了拿到牌照,马云不惜花重金于2014年1月通过阿里巴巴斥资13亿港元入主中信21世纪,并同步签约协议,以300万元的总代价购入河北慧眼。

公开资料显示,河北慧眼的独资持有人为陈文欣,其同时也是中信21世纪执行董事兼副主席陈晓颖的弟弟。

此外,中信21世纪还拥有电子药品监管码的运营权,之后被更名为阿里健康,即马云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医药健康旗舰附属公司平台。

上述收购在今年5月被港交所宣布违规。港交所收购委员会裁定,阿里巴巴集团与中信21世纪的一名股东陈文欣之间所订立的若干协议构成一项特别交易,当中附有不可扩展至全体股东的优惠条件,而这显然违反了《收购守则》。

然而,鉴于难以对陈文欣所获得的优惠条件设定确切价值,并考虑到自公布清洗交易以来中信21世纪股份的市价水平,收购委员会指出,在此情况下就阿里巴巴集团为收购中信21世纪的多数权益,而支付的认购价增添的任何额外价值,极不可能会是一个重大数值,因此宽免了相关强制全面要约责任。

对此,天猫医药馆人士表示,天猫医药馆业务被叫停,与港交所宣布阿里收购违规一事没有任何关联,完全是国家食药监总局针对整个行业的举措。

阿里健康强调,其与阿里巴巴在探讨其他合作。阿里健康与天猫又达成了一项协议,“讨论将目前由天猫运营的一个重大业务部门保健食品╱膳食营养补充食品及传统滋补营养品业务注入本集团的可能性。”

阿里健康的子公司阿里健康科技还在4月1日与天猫主体签订外包及增值服务等协议,以推动实现天猫医药保健电商业务更高的增长。

打破电商利益格局

此次三大平台突然暂停售药业务,着实令外界猝不及防。

“根据新的政策变化,我们有信心也有动力,对业务模式作相应调整,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更好地服务合作商家、服务消费者。同时,天猫医药馆也将继续与集团的医疗保健业务旗舰阿里健康积极配合、共同探索发展机遇。”天猫医药馆相关人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6月2日,1号店回应外界称,“对于此次的政策性调整,1号店会严格按照国家食药监总局下达的要求,认真贯彻政策思想,仔细落实后续工作”。

与此同时,1号店将随时关注政策的新进展,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继续探索新型的业务模式,尽可能满足顾客所需,为顾客带来更优质的网购体验。

八百方则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我们认为,第三方平台在品类、专业、客观等方面拥有优势,当监管规范成熟后,相信肯定会有配套的第三方药品零售政策”。

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的规定,网上售药必须获得两证:《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和《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

其中,申请《交易证》,向个人消费者零售药品的,首先应当是实体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符合自建网站审批管理规定。

当前,伴随着互联网的持续推进,医药电商呈现爆发式增长,国内医药企业开始大规模进军电子商务领域,网上药店、第三方医药电子商务平台数量增长迅速。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国累计有517家企业拥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与上年相比增加164家。

从业务形式来看,全国累计有25家平台具有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交易证照,比上年增加9家;106家企业拥有批发交易类B2B证书,新增33家;386家企业拥有网上零售类B2C证书,新增122家。

此次三家平台宣布暂停零售药品业务,让医药电商企业猝不及防,而一旦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被全部叫停,意味着平台企业对药品只能展示,不能销售。

有医药电商内部人士对此指出,“这意味着他们只能通过为其他电商导流量的方式进行利润分成,无法实现真正的平台化销售”。

实际上,拥有上述证件的绝大多数都是自建网站,流量小、产品不全,此次暂停第三方售药零售平台,相当于拆除了这些持证企业的入驻平台,未来如果要卖药,还得靠自身。

但是医药企业,如何引入流量,并建立公信力,成为其困扰自身的老大难问题。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和市场化培育,中国的医药电商销售规模达到空前井喷状态。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商务部直报系统医药电商销售总额达476亿元,其中B2B市场规模达444亿元、占医药电商销售总额的93.3%,B2C市场规模达32亿元,占医药电商销售总额的6.7%,订单总数超4000万。

在市场蛋糕持续扩大的同时,国内医药上市公司纷纷布局医药电商领域。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今年一季度天猫医药馆的销售TOP30销售榜单中,就有8家上市公司。

截至目前,药品流通行业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0家,2015年营业收入总额为5570亿元,同比增长14.1%,净利润总额为152亿元,同比增长19.1%。

“第三方不准销售药品了,原有的导流方式失效了,企业还是得建立自己的渠道更靠谱。”有医药业内人士指出。

发力终端将成方向

在医药电商零售平台的利益格局被打破的同时,入驻这些平台的企业,也纷纷找活路。

以在天猫医药馆上稳居销售排名第一位的广东康爱多连锁药店有限公司为例来分析,目前医药电商领域依然处于培育阶段。

康爱多背后是上市公司太安堂,后者在2014年9月以3.5亿元的价格收购康爱多100%股权。不久前公布的太安堂年报显示,2015年康爱多实现营收达7.50亿元。

然而规模的增长,并未给康爱多带来更多利润,相反其一直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

2015年,康爱多净利润亏损2687.66万元,其销售费用激增125.67%,达到2.96亿元,“销售费用本报告期较2014年同期增加1.65亿元,增长125.67%,主要是由于公司销售推广费、营销人员工资、康爱多电商平台扣费及快递费等增加所致”。

以康爱多为例的电商平台企业均面临一个严峻的现实困境,在销售增长的同时,如何保持较高利润依然任重道远。在业内人士看来,网站建设、运营推广、物流仓储、药师咨询等管理成本都大幅侵蚀了医药电商的实际利润。

对于此次零售平台政策调整给康爱多带来的影响,太安堂董秘陈保华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偏利好多点,因为这种事情出来,会把一些份额小的电商企业灭掉”。

陈保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长期趋势来看,国家对肯定是要放开的,公司也是通过线上的引流导购,如果真正要成交,可以放在线下成交,这是符合国家规定的。

“但是没有实体药店的,无法在背后作支撑,可能就没法操作了。如果国家彻底要求不能网上卖了,那你就不能成交了。”陈保华指出,未来医药电商行业将会面临洗牌,不是谁都能做,看谁能坚持下去,“我们过段时间有一个思路,会相应公告的。”

此次政策调整,对零售平台企业八百方来说,或许影响没那么大,因为其早已结合布局线下实体店。

“公司的药品销售大部分是通过线下交易完成。”来自八百方的人士称,其已先后与超过600个品牌药店合作,合作药店品牌的门店数超过1万家,线下完成的订单占有很大的比例。

此外,八百方已布局“正字号”药店项目并已有试点成效。上述人士指出,经过长期的经营发现,药品跟其他商品不一样,用户关心的主要是“正品”“对症”等专业服务,这些服务是需要线上线下结合的,所以八百方推出“正字号药店”计划。

八百方将实体药店作为发展方向,“我们为药店提供包括品牌营销、信息化系统、采购平台等资源,合作的实体药店则为八百方的会员提供专业的健康服务”。“线下的药店将弥补纯粹的线上渠道不能完全实现的功能,让用户得到更充足的用药指导、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服务,促使药店由销售终端向健康生活服务终端转变。”八百方董事长张小兵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