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越高越吸引 "逃离北上广"是个传说
一线城市有什么好?被人说得太多。归根结底,无非跟人、钱、产业有关。全国基本上最优秀的人才集中在一线城市、最有敏锐嗅觉和实力的资本机构也在那里,最受国家政策资源倾斜的高成长性产业巨头也基本在活跃在北上广。
1. “逃离北上广”再次唱响
随着这一年一线城市房价飙升,逃离“北上广”的声音又开始大量出现。
最近广泛传播的一则新闻是“逃离北上广白领夫妇卖房回乡,深圳一房抵四房”,讲述一对高学历夫妇卖房从深圳回到武汉的经历。
而从网络搜索来看,“逃离北上广深”在近期达到一个高点。谷歌上,4月份“逃离北上广深”的搜索结果有1550条,是3月份两倍多。
因此有人断言,高房价将促使人口从一线城市流出,似乎逃离“北上广”,会成为这年轻一代的集体选择。
但实际情况并不那么简单,有两个关键点:
“逃离北上广”是个别案例还是整体情况?
二三线城市是否对人口流入有足够大的需求?
我们接下来基于数据和调研的分析,其结果可能让人大吃一惊。
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的房价指数、人口流动情况以及智联招聘和中国就业研究所近期公布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
2.第三波
这次“逃离北上广”的舆论,是近年来的第三波。
“逃离北上广”最初兴起于2010年,在那个北京房价暴涨38.5%、深圳房价飙升33.34%的疯狂年份,混迹在一线城市的白领们,第一次用如此直白的方式,表达他们对高房价的恐惧,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的回应。
这一年年底,新华网在回顾年度热点时,将“高房价驱使逃离北上广”列入其中。
那一年4月,颇受年轻人欢迎的新锐杂志《新周刊》做了一期专题“给我生活,地方随便——放弃北上广的N个理由”。
当你想要放弃一个地方找到了很多理由,说明这个地方真的该离开了;当你想要离开一个地方需要找N个理由来说服犹豫不定的自己,说明你还离不开那个地方。
“北上广深”,便是如此。
三年后的2013、2014年,中国迎来第二波“逃离北上广”的舆论热潮。
此时,同样是房价“近乎失控”的年份:北京2012年的房价涨幅仅3.31%,2013年高达28.33%;深圳房价,2012年涨幅2.9%,2013年猛涨至24.73%。
通过谷歌网页搜索“逃离北上广”,便可以发现“逃离北上广”的信息条数在2010年又一次爆发后,2013-2014年又一次井喷。
2013年4月,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发表评论《逃离北上广》,她在第一段就写到:
“北京近两年的房租上涨价格超过房价,房租价格上涨显示富裕城市的实际生活成本上升幅度。”
2013年年底,北京青年网发表报道《北上广高房价让年轻人逃离》,凡此种种,构成了第二波“逃离北上广”。
而到2016年年初,这波“逃离北上广”为第三波,可是这真的会成为这年轻一代的集体选择吗?
回顾三波“逃离”舆论,一个规律相当明显:此种呼声与房价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