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是新商业基础设施大练兵
自从今年“双11”后,经济界对电商的质疑与唱衰时有发生,指责的声音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电商透支消费,二是电商导致假货泛滥,三是电商造孽实体经济。就连京东CEO刘强东都反思说,电商伤害了传统商业零售。
自从今年“双11”后,经济界对电商的质疑与唱衰时有发生,指责的声音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电商透支消费,二是电商导致假货泛滥,三是电商造孽实体经济。就连京东CEO刘强东都反思说,电商伤害了传统商业零售。如此一来,似乎“电商皆祸害”。但事实究竟如此么?
12月5日,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信息社会50人论坛、微金融50人论坛4家智库机构,联合发起举办了“双11”现象深度分析——新商业基础设施与中国经济发展专家研讨会。专家们针对“双11”后几个社会热议的话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双11”是新商业基础设施大练兵,“电商阴谋论”更是站不住脚。
从历年数据来看,电商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不容小觑。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中国网购用户调查报告》显示,22%的网购消费是网络刺激的新增需求。按此比例,在今年“双11”当天,至少有200亿消费是新增消费。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看,去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而2013年为8.0%,同比增长32.5%。首次超过10%的占比,以及远高于社零总的增幅,都证明了电商对消费的积极作用。
关于“是否导致假货泛滥”的问题,有三组数据或许可以作为说明:2014年我国工商系统受理的网购投诉是7.8万件,工商系统2014年全年的投诉受理量是757万件,网购投诉的占比仅为1.03%,而假货只是投诉中的一种情形。2014年中消协全年的投诉量是619415件,其中远程购物的数量是20135件。远程购物的投诉占比是3.25%,如果网购占其中三分之一,大约是1%的水平。此外,2014年我国海关在快递中查获侵权嫌疑货物28.5万件,而2014年我国跨境的电商快递约为19亿件,即侵权嫌疑快件占比是0.0148%。不过,由于电商平台的透明度高、放大效应强,让不少人形成了一种“电商假货泛滥”的错觉。连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阿拉木斯都说,从这一角度看,其实电商行业蒙受了不白之冤。
而“电商损害实体经济”更是无稽之谈。业界人士认为,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本身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将电子商务和实体经济对立起来,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概念。
之所以有人将电商与实体经济对立,或许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电子商务的带动下,流通业发展太快,制造业却暂时没有跟上脚步。但在制造业转型的过程中,电商承担了定向需求生产者的角色。从长期来看,电子商务也让实体商业得到了重新振兴的机会。国家信息中心研究部主任、信息社会50人论坛常务理事张新红对此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信息社会是当前全球性的大趋势,大趋势不可违,目前电子商务也还只是刚刚进入了起飞期。
作为“双11”电商阴谋论的靶子,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说,社会在今年“双11”前后对电商的诸多议论,反映了两件事:一是电商走到了深水区,走到了与大经济整合、从边缘到中央的阶段,所以“碰到了一些硬东西”;二是今年“双11”从杭州搬到北京,社会影响远高于前六年,所以“刺激了一些神经”。
与会专家表示,“硬东西”或许是新旧商业模式和商业思维的碰撞,而“神经”则是传统商业的反弹神经。
令人欣喜的是,传统商业和电子商务的一部分参与者,已经开始达成共识——互联网的“去中介化”效应从长期看来可以实现超额利润,而电子商务与实体零售业也开始走向整合,一方面线上与线下企业都在进行O2O的尝试;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与实体商业在一年内频频牵手:万达与腾讯、百度战略合作,阿里投资银泰商业,京东入股永辉超市,以及近期的阿里携手苏宁云商。正如张近东在阿里巴巴与苏宁云商的战略合作发布会上所言,阿里和苏宁一致认为线上线下融合一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这不仅是苏宁和阿里的选择,更是用户的选择。
投资热点排行榜
有价值的产业投资参考
中投顾问
产业投资咨询服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