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城镇化与棚改无法挽救中国楼市

2015-07-22 15:57:00

 

来源:

中国总理李克强就任后所作的第二份政府工作报告,在房地产和住房政策方面的论述,又让人感觉新鲜了一把。

房地产被移出“民生保障”,成了城镇化的“附属品”

也许是中国整个大环境突出“市场决定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房地产的论述,罕见地从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段落中消失,出现在了“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中,作为城镇化章节的一部分来论述。

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住房一直是政府在保障和民生上的重头戏。而今年“持续推进民生改善”一章中,只留下创业就业、社会保障、增加居民收入、教育公平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

比章节安排改变更突出的,是政府在如何解决普通市民买不起房方面,基本没有提及。不仅“房地产调控”连续两年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消失,而且像“让房价回归合理水平”这类安稳人心的客套话也没有。这不禁让众多期望政府在解决住房问题上拿出新的实招的市民、尤其是进城多年至今还买不起房的“新市民”来说,多少有几分无奈和失望。

细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尤其是把房地产一段的上下文进行对比,会发现这份报告在房地产上的着力点,放在了房地产市场和住宅产业潜力上。报告中房地产段落的上一段,讲的就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这里不仅突出把城镇化作为“最大的内需所在”,而且非常明确的提出“以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为着力点,发挥好城镇化对现代化的支撑作用”。这里所说的“三个1亿人”,就是李克强总理在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在这里,李克强总理实际上把这“三个1亿人”作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和住宅产业最大的潜力和富矿,并以此回应国内外舆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降温从而会拖累中国经济的担忧。

实际上,最直截了当的把城镇化和棚户区危房改造视为拉动中国房地产市场“救星”表述的,还是李克强总理今年1月下旬在达沃斯论坛上的一番话。当有人问他如何应对中国房地产行业降温等风险时,他的回答是:中国去年城镇人口又增加了1800万,城镇化率又提高了1.04个百分点,中国现在城镇化率在55%左右。中国实现现代化必然会伴随着城镇化,对房地产的刚性需求是长期的。此外,目前在城市棚户区里居住的约有1亿人,还有很多人住在城乡危房里。政府将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力度,这也说明中国住宅投资的需求是长期的,必然带动与此相关的行业和产品供给。这就是李克强总理借城镇化和棚户区危房改造,给中国房地产市场及住宅产业算的一笔大账。

中国城镇住房消费潜力只是“看上去很美”

如果按照中国高层再三强调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城镇居民如期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住房目标,那么,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潜力是惊人的。

早在11年前,中国就正式发布了全面小康社会的住房标准。当时的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首次系统阐述了“全面小康”下中国人的居住指标。这就是:城镇居民“2010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0平方米。2020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5平方米。平均每套住宅标准在120平方米左右,达到户均一套、人均一间的总体目标。为保证居住的舒适度,合理的厨房面积应不低于6平方米,卫生间面积不低于4平方米,主卧室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农村住房的全面小康标准为:“2010年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2020年为40平方米左右。”这也是我国公认的全面小康社会的住房标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