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行的23只新股 难破23倍市盈率“魔咒”
劲道十足的牛市,却没能让新股发行价往上涨一涨。《金证券》记者统计发现,5月5日-7日这一周申购的23只新股中,发行市盈率最高的是艾华集团(603989)、金海环境(603311)等5只股票的22.99倍,最低的是中光防雷(300414)的13.24倍。整体来看,此间IPO市盈率仅相当于同期行业市盈率均值的40%左右。
“监管层并没有明确表态说不能超过23倍市盈率,但有去年几只高价股的案例摆在那,谁也不会轻易去挑战。”京城一投行人士在接受《金证券》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新股发行参考的指标是证监会去年年初公布新政时确定的,后来没有新指示出来,新股发行也就没有做新的变动。
估值标准一年没变
2014年1月12日,证监会紧急发布《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明确发行人应依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确定所属行业,并选取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最近一个月静态平均市盈率为参考依据。如果新股发行市盈率高于行业均值,发行人需在招股说明书及发行公告中补充说明其中的风险。
最新一批新股的发行情况显示,其定价远远低于上述参考指标。这一点,在创业软件(300451)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据创业软件定价公告,公司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截至2015年4月29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行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为140.58倍。而创业软件发行价14.02元/股对应的市盈率为22.98倍,仅相对于行业均值的16%。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本周申购的23只新股中,发行市盈率最高的为22.99倍,最低的为中光防雷的13.24倍。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有7只新股可参考的行业市盈率均值在70倍以上,13只新股的行业市盈率均值超过50倍。整体来看,新股发行市盈率仅相当于同期行业市盈率均值的4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本周市场震荡加剧,但沪市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仍接近20倍,深市股票平均市盈率超过45倍,而创业板平均市盈率更是在90倍上方。回顾过去,新研股份(300159)2011年12月创下的发行市盈率纪录为150.82倍。星河生物(300143)、雷曼光电(300162)、东方财富(300059)、汤臣倍健(300146)等17只股票都曾发行市盈率破百倍。为何本轮IPO重启后,新股身价却始终难以上涨?
“我们现在用的市盈率参考指标,还是沿用去年年初的行业市盈率数据。当时股市还处于低迷,大部分行业的平均市盈率在20倍上下。”上述投行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解释,这个指标距离现在已经很长时间了,不能代表目前二级市场的客观情况。
23倍市盈率“红线”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最近发行的23只新股中,有半数发行市盈率逼近23倍,却没有一只新股敢跨过这道“红线”。
数据显示,艾华集团、金海环境等5只股票发行市盈率为22.99倍,先导股份(300450)等5只新股发行市盈率22.98倍,惠伦晶体(300460)和浙江金科(300459)发行市盈率分别为22.96倍和22.97倍。
23倍市盈率“魔咒”的威力不限于此。记者注意到,自2014年6月新股发行二次重启至今,共有150只新股完成申购工作。其中,发行市盈率高于23倍的只有去年6月的两只股票——依顿电子(6003328)和富邦股份(300387)分别为23.2倍、23.01倍。此后,再无新个案。
上述投行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解释,“现在投行圈内是有这个默契,向监管层上报发行方案时,发行市盈率最好不要超过23倍。23倍也不是监管层划定的,而是投行圈里互相交流心得,担心发行价报高了,拿批文会不顺利。”不过在其看来,目前低价发行的症结倒不在市盈率上面,而是不敢碰触超募和老股转让的红线,这是监管层不允许的。
前瞻网分析师梅智勇告诉记者,“老股减持是弥补新股发行数量不足的重要方式。在项目募集资金数额不变的前提下,老股减持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发行定价,发行定价越低,需要减持的老股就越少。”事实上,目前上市的新股中,大部分都是在2012年及以前向证监提交IPO申请的。彼时,就已经编制好募投项目和所需募资金额。
而根据《证券法》有关规定,公众上市公司总股本低于4亿股以下的,其公众流通股比例不得低于25%。这也意味着,在堵住超募和老股转让两条路的情况下,IPO公司只能按照3年前甚至更早就设定好的发行数量和募集资额来实施。
据了解,目前投行制定新股发行价的方法并不复杂,大部分都直接套用定价公式,即(募集资金+发行费用)/发行数量=发行价。再根据同行业上市公司最近一个月静态平均市盈率和23倍市盈率孰低的标准,进行微调。
“人造牛市”引争议
由于新股发行定价与二级市场的估值差距越来越大,其上市后股价猛炒势头成风。
今年以来,埃斯顿、暴风科技两只新股上市后股价分别飙升10倍、20倍,风头正盛。此外,不少次新股在春节以后,走出第二波大涨的曲线,新股的财富效应继续扩大。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投资与保险系副教授黄建中此前指出,“新股定价过低加剧炒新的隐患,使原本应该属于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流向一级市场的投资者,进而损害二级市场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对此,投资机构们却不这样认为。“打新的赚钱效应,可以吸引资金持续关注新股发行,确保新股发行顺利。在监管层加快发行节奏消化IPO存量,为注册制改革铺路的大背景下,估计新股发行还会延续低发行价、低市盈率的原则。”南京一位关注打新的私募经理告诉《金证券》记者。
那位京城投行人士也认为,新股低价发行的局面暂时不会发生改变。不过,他希望新股定价管理能够“松一松”,建议引入其他估值标准,例如行业平均市净率等,方便新股公司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定价,满足募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