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要闻 >

3D打印技术应用医疗 人造器官不再是梦想

2014-12-05 11:20:00

 

来源:

对于3D打印,大家印象比较深的可能就是3D照相。站在扫描机前面,进行全身扫描,然后会打印出一个立体的塑像。如此而已,似乎也没什么大用。其实不然。如今,3D打印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比如在医疗领域,3D打印技术已经可以制造人类的骨骼组织,为越来越多的患者解除病痛。而在陕西西安的第四军医大学,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就见到了一位幸运的女孩儿。

依托3d打印 人造器官不再是梦想

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见到了来自延安的小景。小景今年20多岁,看起来阳光而健康。不过她表示,以前,对于小景这种植骨手术完全要凭外科医生的临床经验。有时候,往往骨头装上后会不对称,或者不合适还要进行二次手术。但是小景来求医时,医院里已经有了3D打印技术,他们决定运用3D技术为小景进行植骨手术。

刘彦普:3D打印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的技术来重建一个物体或者病人的图像,然后把它输入到计算机里头,这样就这样可以打印出来我们手术当中所需要的各种的定位装置,固定装置,甚至是我们做植骨用的一些模板都可以。

刘彦普决定运用3D技术为小景进行植骨手术。

刘彦普教授介绍,在小景的植骨手术当中,头颅模型、定位导板、以及固定骨头的金属钛板,都是通过3D打印机来制作完成。

刘彦普:它缺损的骨头就这么大,这时候我们用3D打印出来的,你那个假的骨块在她的身上取一块骨头,非常严丝合缝地给她把这个骨头修起来,那么这么修要比我们常规手术要准确得多。

刘彦普教授有三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做了大量的外科手术,才成为一名合格的外科手术医生。但是3D打印技术正在改变刘彦普教授的手术方式。

刘彦普:我们老话叫长木匠,短铁匠,我用传统方法,我就要多取一块,然后磨磨改改,然后才把它修好。(3d打印)这个你缺多少,我就补多少,对病人来讲,损伤小了,手术时间也简短,简化了手术。我们可以看她的脸形两侧是对称的,下颌骨的形态也恢复了,从侧面看也恢复了。

当初车祸发生之后,因为相貌受损,小景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但是在做了植骨手术之后,她开始慢慢地愿意照镜子,再次梳起自己的长发,也开始用手机照了照片之后发给自己的朋友。生活的阳光再次温暖了她的人生。

小景:可能就慢慢地开始,可能自己感觉脸也各方面都挺好的,因为刚做了出院的时候脸肯定有点浮肿啊,但是回去就慢慢消肿了,所以那个时候就慢慢地开始爱照镜子了。

现在小景已经准备在下颌骨上做植牙手术。刘彦普教授已经和医院负责数字化和3D打印技术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并上传了小景的相关数据,提前对小景的植牙手术进行了设计,并打印了用于植牙的手术导板。

刘彦普提前对小景的植牙手术进行了设计

刘彦普:这是就是我们生产出来的这个用3D打印技术做种植体的导板,也就说我们把方向位置和空间都给定好以后,我们把这个眼留出来,这就是我们将来用种植体的位置,那么将来我们把种植体沿着这个设定好的位置打印去,它的位置就完全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其实,从2001年开始,刘彦普就在一些手术中尝试使用3D打印技术,当时称为快速成型技术。在这方面,西安交通大学的李涤尘教授给予了他很多的支持与合作。李涤尘是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也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人体关节与内植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很早就开始3D打印技术的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与第四军医大学携手 推进3d打印技术应用

在西安交通大学,李涤尘教授来到实验室。小景的下颌骨3D打印技术就出自这里。看到,实验室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3D打印设备和产品。李涤尘和他的团队早在1999年就开始研究3D打印技术和设备。

西安交通大学李涤尘教授表示,最初他们只是研究3D打印设备,但研发成功后,却没找到合适的用途。与此同时,第四军医大学正在四处寻找可以进行手术设计的数字化手段。相互的契合点,让双方一拍即合。就这样,3D打印技术开始应用到个性化假体和定位导板的手术中。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李涤尘:这个已经用了100多例在患者身上,那么像这个就是一个患者颅骨的缺损,那么我们根据他的CT数据给他做颅骨的修复。所有这些都给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案,使得我们3D打印技术在现实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应用。

在李涤尘看来,打印骨骼和手术中使用的定位导板,还只是3D打印的初级产品,未来,打印人体组织和器官也将成为可能。目前,李涤尘教授研究的方向,是运用3D打印和生物医学技术,来实现人体组织和器官的3D打印。他们现在主要研究的两个热点,一个是如何制作人工活性的软骨和骨组织,另外一个肝组织。

李涤尘:这是我们打印出来的软骨和骨的这种支架,把它植入到关节的部位,我们把这个进行了动物实验,可以看到我们再生的软骨和自然软骨是非常接近的,实际上它的功能在力学性能上已经越来越接近了。

在肝组织的3D打印技术方面,李涤尘和他的研究团队,已经能够用自己研发的生物3D打印设备,制作出用于动物实验的肝脏组织。

李涤尘:这是我们用的自己研发的这种生物3D打印设备,这是我们在这里进行的细胞的培养,可以看到这个绿色的细胞,那么这个红色的是我们的支架,然后把它做动物实验,我们把做的支架,放到大鼠的肝脏里面,然后进行培养,我们这个培养它大概已经能活到20天。

肝脏移植目前在我国需求量非常大,很多患者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肝脏。未来通过3D打印技术,人工肝脏将成为可能。据了解,依托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技术,陕西省在今年初成立了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孙盈军创办的3D打印公司就是这个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见到他时,他正在接待一个客户。

西安真我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盈军:这个送给你们,帮我们宣传一下。

2013年,孙盈军从一家通讯公司辞职后,创办了这家以3D打印为主营的公司,当时他还在西安的万达广场开设了一个3D照相馆,但是这个3D照相馆仅仅开了半年时间,孙盈军就亏损了十多万元。

孙盈军:经营的话,整个就是一个来说就是接待不到20个客户,10多个,然后一个人像平均下来就是1500左右,就是这个问题,整个下来就是再加上就是房租还有公司下来整个还是亏,包括人像这块。

对于3D打印出来的人像,很多人只是怀着新奇看个新鲜,真正消费体验的客户非常少,最背的时候,甚至一连十多天都见不到一个肯掏钱的消费者,孙盈军深深地感受到了创业的艰难。

孙盈军:难,基本上就是4、5月份两月工资都是东拼西凑,然后5月份就是给大家发工资延迟了一周,然后这块包括我老婆她上班那个,工资她都还没发下来,我这边都预支过了,然后到这个程度。

无奈之下,孙盈军关掉了他的3D照相馆。就在这时,孙盈军开始考虑转变自己公司的方向。

孙盈军:因为我和他(第四军医大学)都是那个产业联盟的创始员之一。然后我们在那边就是进行了技术交流,我看到3D在医疗上这个确实,有非常好的一个发展机会。

孙盈军开始转变公司的方向

通过3D技术联盟平台,孙盈军发现在开展3D打印技术的医院,急需他们这样的公司,为患者提供3D打印的骨骼模型,提供更为精确的病理诊断和手术设计。而孙盈军缺少的正是这样的客户。

孙盈军:现在我们已经给就是做了200多例的骨骼模型,而且就是这里边,这200多例已经成功地进行了应用,不管是导板,还是刚才说的一般的骨骼的一个参考模型,我们都有。

除了给医院患者制作骨骼模型,孙盈军的公司也为一些通讯企业打印零件和模具,目前他的公司已经能够有所盈利。

孙盈军:就是从9月份基本上已经平衡了,接下来就已经就是,整个能不断的,每个人都会上升,利润都在上升,这样的一个过程。

陕西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设立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为了弥补产业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之间存在的各种缺陷,其宗旨在于协调3D打印技术和产业相关资源,提升3D打印技术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制造和服务水平,以促进3D打印技术标准的推广和应用。陕西省在国内3D打印领域有着雄厚的科研和产业化实力,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初,我国与3D打印设备、材料及应用相关专利共668件,陕西拥有其中369件,位居全国第一。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另一个创新故事。电子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比如存储技术和数据技术。过去我们手里拿本书,又厚又沉。现在一个手机里就能存几千本甚至数万本书。而这样的改变,得益于存储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最近联想的软件开发团队成功地设计出一款名叫“茄子快传”的软件,以种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来改变传统的数据传输逻辑。

“茄子快传”改变传统数据传输逻辑

陈少为,是联想公司的一名技术人员。2012年7月,陈少为有了一个工作上的变动。联想集团高层决定,给他100万美金,要他带着9个软件开发人员,在一年的时间内,打造一款自主研发的软件,用户量要达到100万。

茄子快传创始人陈少为:就说他(联想)一开始,给我们定的指标是半年100万用户,100万用户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数目。

100万美金、10个技术人员、100万的访问量、一年的期限,这对陈少为和他的团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不过,当钱花完了,如果任务完不成,结局也很直接,那就是研发团队解散。

陈少为: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去完成,当时很着急,然后每天晚上也睡不着觉。

软件开发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一年内要达到100万的用户量更是难上加难。到哪里找这样一个项目呢?经过几天的讨论,这个10人的小团队,研发了一款超级酷的以声音为卖点的传送软件“听一听传文件”。按照常规,联想集团会在APP上发布一些软件供用户下载,于是,这款刚刚研发出来的软件也被挂了上去。然而,没过多久,这10个人都傻了眼。自己认为高大上的东西,却根本没几个人使用。用户量少得可怜。

茄子快传资深研究员崔国珍:互联网我们当时研发了好几个月了,然后花了很多精力来做这个事情,然后很酷,很多人说挺好的,但是用户一直涨不上去。

陈少为说,他们开发的这款软件尽管很炫、很酷,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要么在wifi的情况下使用,要么耗费流量,而且操作起来有些繁琐,普通的用户甚至不会操作。显然这款软件不接地气。

一年的期限,一天天过去了,自主研发的软件连个影子都没有,这让陈少为非常地着急。

陈少为:我们整个10个人的Team,大家都很拼命很努力,经常加班到晚上凌晨,包括周末。

2012年9月,陈少为和他的10人小组组织了一场团队建设活动,在郊外游玩时,大家用手机拍了很多的照片,然后使用自己开发的软件去互传照片。结果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出现了。户外既没有wifi,也没有3G,相互之间根本无法传送照片,他们突然看到了自己开发的软件存在的问题。也正是这个小小的细节,一下子触动了这10人小组。他们要打造一款无外网、零流量的软件。

崔国珍:然后我们就想怎么让这个东西在深山里面,也能用起来。对,这就是我们后来回来以后,重点的一个研究方向。

回到公司,陈少为和他的伙伴们开始专注零流量的软件开发。他们摒弃了需要依赖网络环境的声音配对的方式,改成了识别SSID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实现了无外网,零流量的快速连接。2012年,研发团队在APP上推出了双模式的传送软件,而这时,他们发现了一个秘密。

崔国珍:对,而且我们开始的时候,把那个互联网放在第一个,就是默认的就是互联网,然后用户去选择的话,才会进到低流量,然后我们经过两个月的抉择或者是徘徊,然后根据用户的一些反馈,然后我们最终才抛弃掉互联网的版本。

“茄子快传”是陈少为他们给这款软件起的名字,陈少为表示,茄子代表微笑,微笑是一种积极自信的生活态度。也包含着应用研发人员对用户的美好祝福。

崔国珍:这样其实我们的产品为什么叫茄子快传呢,因为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是一个分享的软件,因为我们在分享照片的时候,照片拿来的时候拍摄,拍照片的时候会叫茄子,对,这就是我们的一个由来,拍完照片的时候,我们叫茄子快传,传到对方手上去了。

茄子快传零流量的功能,迅速得到了用户的认可,用户量随之不断地攀升。2013年年初,就超过了100万。而此时,联想的高层也发现了茄子快传的市场发展空间,于是开始对这款软件进行推广和包装。

陈少为:因为这个产品达到100万用户之后,然后公司就开始比较重视了,是一个有潜力的应用,然后公司就会开始我们就会有一个资源的投入,去做正式的运营推广这些。

在联想的助推下,茄子快传的用户下载量迅猛增长。一年的时间里,茄子快传2000多次升级版本,据用户的反馈和意见逐步完善了使用功能。2013年底,茄子快传突破一亿用户。2014年11月,用户的下载量已经接近2亿。完成了手机用户之间“互联互通”的实际需要。

崔国珍:我们现在叫茄子快传,我们因为希望它连接快,然后传输快是吧。但是我们现在在连接的时候,遇到一个比较大的障碍,就得说它连接的时候,有时候可能要花4、5 秒,有的时候可能花2、3秒,对用户来说可能是一个很不好的地方,所以我们在连接的时候,我们就直接给他分配一个IP(地址),固定的IP(地址),这样连接的时候,可能就花不到1秒钟的时间就能连接上了。

那么这款茄子快传的软件到底有多神奇呢?随即做了体验。

陈少为:现在我们来试一下这个。比如说我现在点接收,然后这边点发送,假设我们发几处照片。然后我们再找一个大一点的视频,我们来发送一下,那么这个时候它能自动发现周围的手机,这个叫传送这个手机,然后我们选择一下,然后迅速地就可以连上,你看前面的这个视频已经传完了,这个视频有十几兆,总共就2秒钟时间,然后十几兆的东西就传完了。我们在全球市场也都部署,支持30几个国家的语言,尤其是在印度市场,孟加拉国,俄罗斯这些市场,发展特别迅速。

十几兆的视频文件 通过茄子快传仅需要2秒就可以传完

需求产生商业。对于任何一家科技公司来说,用户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像茄子快传这种给人们生活带来改变的创新技术,受到欢迎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儿。而作为一家产值高达500亿美元的科技公司,创新才是联想最核心的竞争力。

联想集团全球副总裁陈旭东:创新是联想的DNA

2004年,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让全世界科技界瞪大了眼睛。而让联想敢于下定决心去实施并购,是因为联想对个人消费电脑,尤其是便携式笔记本电脑的未来方向,有一个大胆而自信的预判。当时,这被视为联想的核心机密。整个集团只有高层少数的5、6个人知道其中的详情。

联想集团笔记本电脑事业部总监辛志峰:但是像我们现在的这种扩散的

computer,这种notebook device大概只能打开成130多度或者最多180度。其实我们觉得这个不是一个非常友好的使用方式,那我们在从2004年开始,2004年开始的时候就基于这样一个想法,我们希望能够去全新的创造,叫做一款返璞归真的,就像这样的纸质笔记本这样的一种设备,那我们这样一个idea就从10年前逐渐去形成了。

辛志峰,联想集团笔记本电脑事业部总监。他表示,当时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在经历了收购之初的喜悦和兴奋之后,更多的是对笔记本电脑未来发展的探讨。如果对市场需求判断准确,那就真正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前途将一片光明。但如果判断不准,后果将会是灾难性的。对于这个决定未来命运的方向,联想高层紧紧把握住了一个最关键的点:那就是让笔记本电脑更加人性化,他们要让笔记本实现360度的旋转,让消费者能随心所欲地全方位便捷化使用,以此来全面引领市场方向。

辛志峰:我们希望把这样一个设备从一个tool变成一个faction,或者emotion这样一个friendly,一个device。

然而,想法归想法,要把这个的创新意识真正变成受欢迎的设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直到八年后,他们才真正实现了突破。

辛志峰:2012年的第一代YOGA到2014年的第三代YOGA,这是一个长线的脉络,那么最重要的这种技术点的比较难的,就在这个聚焦表链式转轴,那么解决了这种有力的稳定性的问题,解决了这个润滑的问题,可能的这种刮手的问题,这是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

回想起这个设计所经历的岁月和风雨,辛志峰的心情有些复杂。在普通人看来仅仅是360度旋转的一个简单动作,对于他们来说却是每一个日日夜夜的折磨。他们往往是好不容易解决了前一个问题,后一个问题又让前一个解决方案变成废纸。比如在转轴润滑油的选用上,研发团队就实验了30多种润滑油、经过了上千次实验和检测。

辛志峰:那么在这个产品当中,其实当时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如果油加入进去控制的不好的话,甚至在摇摆的过程当中会有一些,温度会升高。那么油会稀释,会泄漏出来。在整个测试开发的过程当中,我们选择了30多个不同的油品,可能做了有上千次的测试,那么还特别优化了这油的加注这样的一个工艺和环节。

辛志峰表示,在最初的时候, 360度旋转遇到很多技术难题,只要转到180度就会被机械的部分卡一下,电脑表面不仅错位,而且不能实现流畅的旋转。

辛志峰:这个是一个两端式的转轴,那么这个就显得更加机械感,它还是一个工具和设备的这样一个产品。

究竟怎样才能让这样一个精密的科技产品,既能实现360度的旋转,又不会出现任何障碍呢? 2012年,辛志峰和他的团队开始了艰难的试验。两年后,2014年10月10日,联想终于设计出了一款产品,完成了360度旋转的全部技术难题。

辛志峰:你看,这是普通的电脑模式;这是自主站立模式,适合在狭小的空间环境进行阅读;在翻过来是帐篷模式,很适合躺在床上进行阅读;完全翻过来就是平板电脑了。

这款笔记本电脑可以实现360度旋转

辛志峰表示, 360度旋转最核心的就是这个表链式转轴设计,这是实现多模式阅读最核心的部分。

辛志峰:其实都得益于这样一个360度的转轴,因为我们每一次优化工艺做重新的设计方案之后,都要去做真实的物理测试。那么物理测试对于我们这个产品来说,就像这样0到360度的测试是有一个标准规范的,每秒钟要这样摇6次那么整个我们的产品要满足25000以上的测试。

除了几万次的转动测试,还有对笔记本电脑的安全测试。

辛志峰:因为表链式转轴部分是小齿轮轴片组成,为了防止齿轮勾破女性消费者的丝袜和衣物,我们的工程师买来大量各种纤维质量的丝袜进行测试,用六层工艺进行打磨,现在这个转轴摸起来很平滑,没有有任何糙手的感觉。

联想集团全球副总裁陈旭东:其实联想集团的历史,如果要去看的话,实际上就是一个创新的历史,或者说创新就是我们的战略,或者说是我们的DNA。为什么这么说呢,实际上你从产品上面,从业务模式上面,从管理上面都能看出,看见我们很多创新的地方。我们刚刚宣布完成的IBM服务器的并购和摩托罗拉手机业务的并购,也使得我们在这两个领域一跃成为全球前三名的,这样一个企业,为我们未来3到5年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