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印良品商标权争夺一场没有赢家的商战
无印良品商标权争夺一场没有赢家的商战
“无印良品”在中国有很多忠实用户,如果以后“无印良品”在中国只能叫“MUJI”了,恐怕这是粉丝们不能接受的。11月1日“无印良品MUJI”在官方微博发布的关于“o印良品”商标权的相关声明中称,日本株式会社良品计画及全资子公司无印良品(上海)商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MUJI上海”)在内的公司并不会出现在中国大陆无法使用“无印良品”的情况。
此前,日本生活方式品牌无印良品(MUJI)因为商标侵权案败诉,而在中国不得不改名MUJI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不断发酵。法院判决,另一当事人北京棉田纺织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棉田”)享有“无印良品”的第24类商标的使用权。
北京棉田方面直接回绝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采访需要。无印良品母公司株式会社良品计画(以下简称“良品计画”)则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判决,公司已经提起上诉,目前正处于二审阶段。
“恶意抢注”下的商标权之争
良品计画进入中国多年,品牌深入人心,很多人会质疑其商标为何没在中国注册?
“无印良品(MUJI)”是西友株式会社于1980年开发的品牌,这个品牌的本意是“没有商标与优质”。虽然极力淡化品牌意识,但它遵循统一设计理念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无不诠释着“无印良品”的品牌形象,它所倡导的自然、简约、质朴的生活方式也大受品位人士推崇。
由于受到消费者的肯定,无印良品(MUJI)几年内在日本就有了上百家专卖店。1991年,无印良品在伦敦开设了它的第一家海外专卖店,此后陆续进入法国、瑞典、意大利、挪威、爱尔兰等国家。2005年7月,其上海专卖店正式开业,无印良品(MUJI)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事实上,从进入中国市场开始,良品计画就一直在争取“无印良品”这个商标,但是过程显然比各方想象得要难很多。
1999年11月17日开始,株式会社良品计画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以下简称“商标局”)申请注册“印良品”商标,指定使用在第16、20、21、35、41 类商品或服务上。但是并未向商标局申请在第24类商品上注册“o印良品”商标。这为后来的商标纠纷埋下了隐患。
2005年MUJI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然而,早在2000年4月6日,海南南华实业贸易公司在第24类商品上向商标局提出注册申请“无印良品”,于2001年4 月28日经商标局初步审定并公告,核定使用商品为“织物、布、毛巾、床罩”等商品。2004年,海南南华实业贸易公司将第24类“无印良品”商标权转让给了北京棉田公司。
良品计画方面在2001年就曾经对上述第24类“无印良品”提出过异议,之后良品计画为了取回自己原创的第24类“无印良品”商标,与北京棉田公司进行了长期的法律诉讼。此诉讼于2012年被最高人民法院驳回,现在正在进行其他行政诉讼(3年不使用撤销诉讼)。
只是在2015年和2016年期间,商标局以及商标评审委员会,共4次认定良品计画持有的35类“无印良品”商标为驰名商标。
这两年在中国各地相继开设了使用和良品计画一样的MUJI红色和字体“无印良品”门头的店铺。良品计画已确认的就有近30家店面,这些店铺的经营实体虽不一致,但都是得到了拥有第24类“无印良品”商标的北京棉田方及其子公司北京无印公司许可的店铺。据悉,良品计画对此已经采取了法律行动。
炜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吴新华律师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两者的商标纠纷由来以久。这里面有法律适用问题,也有良品计画方面当初没有及时在中国申请注册第24类商标的原因。
“长期以来,恶意抢注商标行为一直屡禁不止,我国商标法一直把制止恶意抢注行为作为重点,对于驰名商标保护、禁止代理人抢注被代理人商标、禁止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均有相应的规定。”吴新华说。
但是吴新华认为,对于未在中国注册的外国公司商标的保护,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是法律适用上的难点。根据相关法律文书认定的事实,良品计画没有及时在第24类商品上向中国商标局申请注册“o印良品”商标,在中国也没有先使用并使之具有一定影响,因此,良品计画所提异议没有得到法律支持。
第24类商品涉及侵权
2017年,由于MUJI上海在中国销售的第24类商品中,部分商品标识错误使用了“无印良品”,以此为由,北京棉田方面及其子公司北京无印向株式会社良品计画及MUJI上海提出诉讼。2017年12月25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支持了北京棉田方面提出的部分诉讼请求(包括:停止侵权行为、约100万元的损害赔偿以及消除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