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咖啡大战升级 星巴克瘦身迎敌

2021-08-08 05:45:27

 

来源:互联网

咖啡大战升级 星巴克瘦身迎敌

裁员瘦身、调整架构,由于这两个还算意外的消息,上周星巴克登上了微博热搜。消息来自星巴克 CEO 凯文·约翰逊发给内部员工的备忘录,星巴克将从高层开始机构重组,其中涉及裁员。不难发现,调整与星巴克近来业绩增长放缓相关。截至6月30日的2018年第三财季,星巴克同店销售额仅增加1%。其中被寄予厚望的中国市场,同店销售同比下降 2%,是9年来第一次下降。

随着咖啡行业的不断并购,快消巨头在咖啡市场的版图争夺战正在打响。“第三空间”理论也已经不再是星巴克所独有,在中国市场也不例外。宣称“47年来我们一直不缺对手”的星巴克,联合阿里巴巴在中国开启了新的外卖业务,也许,依赖于加大开店数量来维持增长的方法不再够用。不过,这个咖啡巨头能否将在门店上的优势迁移到外卖上,目前看来也许还要打一个问号。

各路巨头夹击

在咖啡行业一轮又一轮的并购之中,星巴克也没有办法独善其身,上个月它和雀巢的合作达成,后者付给星巴克 71.5 亿美元换来它的咖啡零售业务。雀巢的上一笔咖啡交易在 2017 年,它花费了 5 亿美元控股了在硅谷火起来的精品咖啡品牌 Blue Bottle(估值 7 亿美元),该品牌因时髦的咖啡美学受到欢迎。2018年8月,另一个巨头也已默默地加入了战局,忙着转型的碳酸巨头可口可乐宣布以51亿美元全资收购Costa咖啡,预计2019年上半年完成交易。完成收购后,可口可乐将拥有Costa所有发行的股份。

“同一时间,发生了两起可以录进‘咖啡史’的大事件,说明在整个咖啡行业,各大快消巨头明显已经开始占山头,构建自己的商业版图。”广州市咖啡行业协会秘书长孙海涛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可口可乐和雀巢对于咖啡业务的涉及,其实是各有各的盘算。他预计,随着战况的升级,也许还会有更多的大佬分别站队,星巴克面临的竞争格局会比现在还复杂。

挑战首先来自其他赛道的巨头们,作为碳酸饮料的代表,在健康风潮的带动下,可口可乐越来越没办法回避原有业务在业绩上的萎缩,很早就买下了速溶咖啡品牌 Duncan Food,随后也和雀巢展开过合作,此外还推出过针对亚洲市场的乔雅咖啡。而其竞争对手百事可乐也一直在咖啡业务上有所参与,自 1994 年星巴克推出瓶装咖啡以来,百事就为它生产和分销瓶装咖啡饮料。在美国,星巴克和百事在即饮咖啡市场占有率高达 75%;在中国,瓶装星冰乐则由百事的战略联盟公司康师傅生产和分销。

至于老对手雀巢,根据欧睿公司的数据,从全球咖啡市场来看,雀巢占有绝对的领导地位,市场占有率达到 22.6% ,而星巴克仅占有 2.5%。但是在美国则相反,星巴克在美国拥有13.7%的市场份额,雀巢却只有2.2%。“传统的速溶即冲咖啡越来越不能满足消费者了,或者说,只要稍微懂一点咖啡的人都不会再去喝雀巢的‘三合一’了,它需要借助星巴克让渡的新业务来找寻机会。看上去,雀巢更像是这场交易的弱势方。”孙海涛说。

在中国市场,咖啡行业也许是目前最有活力的业态之一了。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咖啡馆的数量从2012年的31794家,预计到 2018年会增加到140000家左右。“咖啡馆所代表的第三空间社交模式正在取代传统的酒楼、茶馆等场景消费。这一潮流的转变,在被饮料巨头敏锐地观察到后便会迅速布局。再过两三年等行业布局定型了之后,再想要去吞并或收购的话,要付出更多花费。”孙海涛说。

而来自星巴克的财报却显示增长放缓,其今年二季度同店销售增长 2%,三季度这一数字仅为 1%。“出于对业绩放缓的影响,投资者的交代,以及对现有团队在星巴克的市场战略和产品开发战略不满意,以及巨头们的竞争压力,星巴克目前进行组织架构和高层人员的调整,这一举动并不意外。”营销专家路胜贞说。

在为销售表现放缓而感到不安的同时,星巴克也越来越没办法忽视中国市场上崛起的各路对手了。最明显的冲击来自于以瑞幸咖啡和连咖啡等为代表、崛起不久的互联网咖啡品牌,它们正在展现出更多的野心。此外,不少海外的咖啡品牌相继进入中国,新一代茶饮如喜茶、奈雪之茶等品牌正在往“中国星巴克”发展方向靠拢。

外卖业务现短板

面对业绩现状,凯文·约翰逊在发布今年三季度财报后表示,行政领导团队正在与各级主管们合作,希望在新的零售环境中寻找更快创新的方法。其中一个方向是在美国和中国上线外卖业务。9 月初,星巴克宣布美国迈阿密的 100 多家门店与UberEats合作,提供外卖配送服务。8月,星巴克在中国与阿里巴巴合作,由后者旗下的饿了么提供外卖服务,目前已经在上海、北京主要商圈的300家星巴克门店开始试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