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同时做香辣酱,老干妈已是“女神”,她却熬成“婆”

2021-08-08 05:44:59

 

来源:互联网

同时做香辣酱,老干妈已是“女神”,她却熬成“婆”

再遇“阿香婆”,是在北池头的一个超市里。

满满一架“老干妈”,将“阿香婆”挤到角落里,静静地呆着。

粉巷君不由想起那句流行于90年代的广告语,“熬呀熬,熬成阿香婆!”后来也有打趣版:“熬呀熬,熬成骨灰盒!”——那是针对集体消失的“西安制造”,一半嘲讽,一半缅怀。

洗头用莹朴,洗手用开米,手表用蝴蝶,电视买黄河,奶粉喝秦俑……

而今,它们能“制造”的,多半已是令人唏嘘嗟叹的回忆。

但阿香婆却还活着!

这些年,“她”是怎么过来的?

“阿香婆”横空出世

少有人知,生产“阿香婆”的太阳食品,最早是做机械制造的。

1984年,西安宝石轴承厂更名西安旅游食品厂——手表轴承价格从1角4分陡降至5分钱,活不下去,必须转型。

这年12月,技术副厂长李照森被提升为厂长。

一开始,他从西安饭庄的“鱿鱼锅巴”得来灵感,开发出“太阳锅巴”,工厂也随之再次更名——西安太阳食品集团公司。

当时,电视刚走入千家万户,李照森花了大力气在电视台做广告。

太阳锅巴就此火爆!

从口碑到市场,一时无两。据说进货汽车太多,常常堵塞西影路,工厂不得不在其它地方专门开辟货运场。

这样的盛况走完余下的80年代,直到1990年,上半年还供不应求的太阳锅巴,到了年底突然滞销,堆满厂区。

滞销原因,李照森认为是假货泛滥影响了口碑。

但也有人指出,当时工厂产能压力大,与很多乡村作坊合作贴牌生产,导致口味和质量下降。

工厂低迷持续了两年,直到“阿香婆”横空出世。

那段时间,公司新开4个新品类生产线。李照森发现,其中的牛肉酱虽然增长不快,但销量却一直上扬,遂将其作为全力发展的新方向。这一次,李照森手笔更大,豪掷1000万打广告。

1996年7月1日,“阿香婆”的广告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熬呀熬,熬成阿香婆”一时间在大街小巷传唱。

这是个神奇的年份:1996年,火了“阿香婆”,活了“荣氏果汁”,黄了“黄河电视”……

同年,千里之外的贵阳,一个叫陶华碧的女人借了南明区云关村村委会两间房子,招聘40名工人,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她开小店时免费提供的调味酱,定名"老干妈"。

再遇“滑铁卢”

“阿香婆”比当年的“太阳锅巴”还要红火。

李照森在上海策划一个“电话寻亲”推广活动:凡名字中带“阿”,赠送单份礼品,带“阿香”二字,赠送礼品套装。

此后,来自上海的订货电话挤爆了线路。据说很多上海人都以为“阿香婆”是本地品牌。

那时候,仅“阿香婆”,就能为太阳食品厂带来5个亿的年销售额。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