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中年遇坎”
旺旺“中年遇坎”
中国旺旺近期再一次经历了人事变动。
7月26日,中国旺旺控股有限公司(00151.HK,以下简称“旺旺”)发布公告称,詹豫峰因个人原因辞任旺旺执行董事及策略委员会成员,蔡明辉及黎康仪已分别获委任为该公司执行董事及策略委员会成员。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旺旺董事会高层被指换血近四分之一。
“旺旺每年都会对各部门重组一次,主要是重新划分部门,产品归属部门也跟着变化。重组部门的做法已有几年历史,同时也导致人员流失。最近两年,公司的很多高层或功臣都被调整到无关紧要的岗位,无奈也就离开了。”曾在旺旺多个部门工作过的黎亚男(化名)对记者表示,“对于公司的人事动荡,多少是和业绩相关的。”
作为老牌快消品牌,旺旺的影响力近年来正在一步步消退。截至今年3月底的15个月的财报显示,旺旺的营业利润下跌7.4%至41.9亿元,净利润31.158亿元,同比下滑6.6%,同时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47.2%跌至43.1%。为此,《中国经营报》记者就人事变动和业绩的问题向旺旺方面发去了采访函,截至发稿仍未收到答复。
内部人员动荡
据了解,詹豫峰在辞去旺旺执行董事及策略委员会成员之后,将继续担任幕僚长一职。而新成员蔡明辉,此前担任旺旺东南亚发展事业部总经理,还负责香港及澳门地区旺旺产品销售管理、品牌推广及商品与市场能见度提升等工作;黎康仪则是公司秘书,两者均直接持有公司一定数额的股份。
和统一、康师傅等老牌快消品牌相似,早年间旺旺通过大打广告、铺开渠道等方式,在内地迅速打开市场。2008年,旺旺在香港主板上市。从旺旺进入资本市场至今,从经营发展再到产品宣传,在老板蔡衍明的带领下,无不体现着家族企业的作风。虽然在2008年,蔡衍明曾公开表示“旺旺的未来就是要布局到没有我也可以”的说法。黎亚男对记者表示,“旺旺有点‘中央集权’的感觉,高层的人员变动其实多少和这个有关。这些年来,旺旺重要员工的离职并不鲜见,主要是他们去到无关紧要的部门或岗位之后,就无奈离开了。”
一直以来,旺旺是根据不同的产品设立不同的事业部。2017年,蔡衍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和改革。据了解,旺旺改革了原有的组织架构,由原来的事业部改变为大区制,在全国成立了16个大区。总部各事业部的老总均深入到市场一线,担任大区的总经理,统管旺旺在该大区的所有业务,并制定了严格的奖惩措施。对于大区总经理来讲,同时要操盘米果、休闲和乳饮这三块不同的业务。
中金公司发表研报认为,旺旺采用区域制能够优化市场精耕,并促进各地区市场实现销售收入的最大化,还能够解决销售团队过于多样化的问题。而制定了激励制度,还规定未达成收入增速目标的销售人员将被淘汰,展现出领导层对于推动收入增长的决心。
不过,这样的做法受到争议。一位接近旺旺内部的人士告诉记者,旺旺最早是根据不同的产品设立不同的事业部,这也导致旺旺的经销商有些是重叠经营的。这种模式在规模做大后,经销商之间没有产生很好的协同效应,不同的经销商如何整合是旺旺面临的挑战。“不同的业务品类繁杂跨度大,品类之间渠道、促销手段等完全不同,大区制试图整合在一起是困难的,同时伴随着奖惩制度、淘汰制度,大区经理的工作并不容易。”
此前,中粮系旗下的中国食品(00506.HK)也面临过类似的调整并受到争议。据了解,当时中国食品的事业部取消后新成立的大区制,使得大区经理不但按品类销售,还要跨品类跨品牌操作,如不但要负责长城葡萄酒还要负责福临门食用油,甚至还要负责金帝巧克力等,而相应的经销商不仅要卖粮油还要同时卖酒、巧克力等。北京一家商贸公司的长城葡萄酒经销商表示,“不认同这样的变革,让我们卖红酒的去卖巧克力,这根本就是两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