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龙头红牛陷争议 功能饮料混战升级
行业龙头红牛陷争议 功能饮料混战升级
在商标授权仍未敲定之时,我国功能饮料龙头企业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红牛”)因产品功能性又受到外界质疑。
近日有媒体曝出,在海关总署2016年4月1日发布在官网上的“2016年商品归类决定(Ⅲ)”中提到,红牛功能饮料被认定为“不具有典型功能型饮料的特征”,未超出“加味、加糖或甜物质的水,包括矿泉水及汽水”的范围。
除此之外,中国红牛母公司华彬集团与品牌所有方泰国天丝医药集团(即“泰国红牛”)以及大股东奥地利红牛关于“红牛”商标授权到期续签一事仍未有确切消息传出。目前,很多企业仍然看好功能饮料在我国市场潜力巨大,仍有很大上升空间,东鹏特饮、黑卡、中沃体制能量等品牌发展迅速。农夫山泉、娃哈哈集团、达利食品等大型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领域,国内功能饮料正进入群雄逐鹿的阶段。品牌营销专家路胜贞认为,由于各个品牌对于运动和缓解疲劳的诉求过度集中,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
红牛难题
在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公布2016年商品归类决定(Ⅲ)的公告”显示,红牛功能饮料成分为:碳酸水约90%、蔗糖及葡萄糖9.5%,其他成分(每100毫升)包括牛磺酸400毫克、咖啡因20毫克、肌醇20毫克、维生素B2 6.4毫克、烟酰胺4毫克、泛酸2.4毫克、维生素B60.4毫克、维生素B120.4微克。
海关总署认为“该商品除了碳酸水、蔗糖及葡萄糖(约99.5%)以外,其他成分含量极低,不具有典型功能型饮料的特征,未超出子目2202.10‘加味、加糖或甜物质的水,包括矿泉水及汽水’的范围,根据归类总规则一和六,该商品应归入税则号列2202.1000项下。”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庞理鹏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将运动饮料定义为“营养素及其含量能适应运动或体力活动人群的生理特点,能为机体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可被迅速吸收的饮料。”
不过,路胜贞表示,我国尚未对功能饮料制定明确的标准。他认为,功能饮料大多属于缓解疲劳、提高耐受力的即效型饮料。它通常都具有一个显性或隐性的效果承诺,成分要比一般的维生素饮料或营养饮料更具有明显的功能性。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告诉记者,上述质疑属于行业内的争议,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影响并不大,因此对中国红牛的影响极其有限。
而一直悬而未决的商标授权,依然是中国红牛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中国经营报》之前报道,中国红牛母公司华彬集团与品牌所有方泰国红牛以及大股东奥地利红牛关于品牌授权目前正处于谈判中。期间关于中国红牛裁员、停产的消息不断传出。
对此,中国红牛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在饮料方面正处于调整,暂时不接受外界采访。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红牛的商标授权实现的可能性比较大。双方交涉的内容应该是在品牌使用权的价格问题上。“我国功能饮料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而中国红牛拥有很强的市场占有率。如果此时转手奥地利红牛接盘,之前红牛确立的优势地位不一定能够保持。”朱丹蓬表示。
据了解,奥地利红牛在2014年进入中国,并成立瑞步饮料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不过,这两年在中国市场上并无太多动作。
混战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