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纳于冬、光线王长田上影节“交锋” 平台服务费是否过高?
博纳于冬、光线王长田上影节“交锋” 平台服务费是否过高?
本报记者 李昆昆 李正豪 上海报道
6月12日,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共圆百年梦·启航新征程”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开幕。
《中国经营报》记者现场注意到,本此论坛邀请了来自腾讯影业、中影集团、北京光线传媒、上影集团、博纳影业、万达影视等6家国内电影企业的代表,探讨中国电影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日后继续加大主旋律题材作品创作,以及呼吁制定相关措施制止海外盗版盗播中国电影等建议。现场一些话题也引发了嘉宾的激烈讨论。
2020年,受疫情的波及,中国电影总票房仅达到204.17亿元,而2019年的总票房为642.66亿元。
博纳影业董事长兼总裁于冬在论坛现场表示,去年除武汉地区外,其他各地5%的电影专资(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仅减免到了8月份,但实际情况是电影公司直到7月份才刚刚复工,相当于仅仅减免了一个月的专资,这对于损失惨重的电影产业而言起不到太大的扶持和帮助作用。尤其是作为制作方的电影公司最终也只能拿到2%左右。
据悉,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国家倡导的重点影片生产、城市电影院的维修改造和对少数民族地区电影企业特殊困难的资助,以及对电影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点项目的支持,按照县及县以上城市电影院电影票房收入的5%提取。
于冬在现场呼吁,希望相关电影主管部门能考虑让电影专资缓交三年,让广大影企休养生息。“不是不交,而是缓交,等大盘冲击1000亿元的时候,大家可以交得更多。”
此外,他还直言,在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下,猫眼等结算时,“老扯票补啊,陈年芝麻老账,扯不清楚了”。
“不能在电影市场这么困难的时候还提高服务费,还高于2019年的平均水平,这是不对的。我希望提高制片分账比例,我们这个行业需要休养生息。”于冬在现场提出建议,希望以猫眼等为首的票务平台降低服务费。他将服务费称为“行业痛点”。
对此,万达影视总裁曾茂军称,万达和博纳在产业中位置相似,有电影制作公司,有自己的院线和影院。“今年春节档票房提升,不是观影人次提升,是票价增长,票价里面提升最快的就是服务费。2019年票房644亿元,我们电影的创作公司加起来上百家,票务平台公司一两家。这一两家分了60多亿元(服务费),我们所有的创作公司一共分300亿元当中的30%,一共100多亿元,还要分给好几个环节。”
而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正是猫眼的大股东之一。他在论坛现场回应称,猫眼的服务费分三份,一份归猫眼,一份给售票软件,一份给了院线。
王长田还吐槽称,影院本身作用是排片的,但现在额外收了排片费。此外,他还表示,电影公司就像人一样,如果失血三分之二是很难存活下来的。而目前电影行业中因为资金链短缺已经出现非常突出的“三角债”问题。他指出,如今院线欠发行公司钱,发行公司欠制作公司钱,制作公司相互欠钱,而且制作公司还欠主创人员的钱。
“三角债是一个普遍现象。在行业里,只有少数公司不欠别人钱,但是被别人所欠,多数公司都是相互欠钱。造成这个情况的根源是整个行业的效益问题。别人给你投资也好,你借款也好,为了维持这个项目的开工,所以你要把别人的钱挪用,等等现象都造成了三角债现象,是非常严重的现象,导致很多公司都无法运转。”王长田说。
他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其中有一个是市场机制的调整,需要扩大互联网版权收入。美国市场30%的收入来自票房,60%来自点播、版权等收入,而我们是80%~90%来自票房。
另外,王长田还建议,要建立一个向内容倾斜政策的体系,改变内容公司的收入结构,增加片方的分账比例。中国是全世界片方分票房最少的国家,100元片方能拿到大约38.5元钱,抛去发行费,最后回到内容公司的就32~33块钱,而内容公司承担了最大的风险。要建立一个向内容倾斜的政策体系,因为全行业的核心是内容。“不能提升内容行业的效益,整个中国电影行业是没有希望的。”
(编辑:吴清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