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王秉刚:到2035年燃油车将全面实现混动化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王秉刚:到2035年燃油车将全面实现混动化
本报记者 陈燕南 童海华 北京报道
“我们对混合动力技术的投资和下的功夫还非常不够,要想实现‘双碳’目标,我们不走混合动力的技术路线是完成不了的。”6月24日,2021第六届中国汽车动力技术大会在京召开,《中国经营报》记者从现场获悉,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特聘顾问、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王秉刚针对未来的技术路线提出了看法。“到2035年燃油车要全面实现混动化,混动化以后的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将各占一半。”
据了解,此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颁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2.0”。新技术路线图的最大变化是,提出政策应推动“混合动力”技术路线的发展,混合动力技术将作为未来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之一,这也成为各大主机厂开展先进动力技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也是当下行业讨论的核心问题。
王秉刚说:“2.0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提法,叫实现全面电动化。未来传统汽车的方向要实现100%的混动,因为通过提高发动机效率的做法怎么也达不到混合动力的节油效果,最近几年来我们的电动汽车发展得非常好,但我们会忽略掉燃油汽车的技术进步。现在电动汽车对‘双碳’能够起到的作用还是很少,因为数量也很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当中燃油车还是市场主体,所以燃油车想要把油耗降下来,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混合动力。混合动力技术什么时候能够放到中国汽车产业界应该有的位置?我一直期待着这一天。”
我国已经明确提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当前,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总量11亿吨左右,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0%左右,其中公路占74%、水运占8%、铁路占8%、航空占10%左右。而未来交通运输需求仍将在较长时间内呈现增长态势,交通领域的排放不容小觑。
王秉刚说:“从全国的碳排放分布图来看,热力发电还是占到重要位置。国家电力的碳排放是国家的重中之重,未来我们需要下降电力系统的碳排放,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要把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增加。现在电动车的首要任务是吸纳可再生能源发电,然而可再生能源发电有一个很大的特性——不稳定性和随机性,储能就成为新的可再生能源的一个重大问题,所以现在国家在启动储能的重大项目。”
他还表示,现在的电动汽车一定要朝着车网融合的方向努力,未来电动车的数量如果足够大就能成为较好的分布式储能机器。电动汽车本身可成为规模可观且经济高效的储能资源,具有巨大的储能应用潜力。这样一来,国家就不需要另外投资专门去建储能站,电动汽车也就发挥了重要的降碳作用。在这一基础之上,往后可能还会实现的是有序充电,这也就意味着将会在充电时间上有所控制,鼓励用户在非高峰时段进行充电,这样电动汽车既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又能最大程度地吸纳可再生能源,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这在往后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编辑:张硕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