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有标准难监管 硫磺熏蒸残留隐患待解

2021-08-08 02:20:06

 

来源:互联网

有标准难监管 硫磺熏蒸残留隐患待解

“中华药都”亳州,不仅遭受着中药饮片产业问题丛生的困扰,同时也陷于硫磺熏蒸药材的阴影之中。

早在20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督察组通过暗访发现,亳州中药材市场内使用硫磺熏制的药材十分常见。据《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当地政府部门曾多次开展严打硫磺熏蒸中药材违法行为,但硫磺熏蒸中药材目前在亳州仍然比较普遍。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增补本已经开始施行,其中首次规定了中药材及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限量标准。但业内人士则认为,在现实环境下,大范围检测中药材及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量还缺乏条件,监管十分困难。

非法熏蒸

近日,亳州幼儿师范学校学生向媒体反映,附近村庄的农户,总是在晚上六点左右开始用硫磺熏蒸药材,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据该校领导介绍,2014年入秋至今,他们教学楼附近,每天晚上六点就开始出现硫磺气味,七点半以后达到高峰。

“可以用‘乌烟瘴气’来形容,犹如雾霾天气,上自习的学生们更是苦不堪言。我们也打了各种热线,投诉电话,执法人员也前去查过,但是没有用,这些薰药的中药户,就像是打游击一样,执法人员一走,他们又点燃了,如此反复,已经有三个多月了。”该校领导表示。

亳州师专周边的村庄附近一村民向本报记者透露,他们村大概有二十多户从外收购中药桔梗,回来进行刮皮加工后用硫磺熏,这种情况在学校周边几个村庄都有。

2014年12月30日,当地媒体报道称,晚六点左右,在亳州幼师附近的一主干道,随处可见加工中药材的村民。这些村民将收购来的药材冲洗、整理,再用机器将整理好的药材切片。烟雾环绕的空气中,不仅弥漫着中药味,更夹杂着一股酸味,甚至盖过了药材本身的味道。

2015年1月1日,亳州幼儿师范学校门口一摊贩对本报记者证实,每年到了梅雨季节,用硫磺熏蒸干燥药材的场景到处都可以看见,气味冲天。

残留风险

据当地业内人士介绍,中药材硫磺熏蒸作为一种传统加工方式已经沿用了上千年。在一个封闭的地方,用架子把中药材和硫磺隔开,将硫磺点燃之后,放在架子上的中药材需要密封处理,这样熏制一晚中药材既可以防虫又可以美白,这个过程俗称“打磺”。如果能严格按照传统古法中药打磺的操作执行,中药中残留硫磺的量是很微量的。

据业内人士介绍,用硫磺熏蒸药材,一是可杀死或者抑制附在药材上的螨虫和虫卵,起防虫作用;二是可杀死或者抑制附在药材上的霉菌,起防霉、防腐作用;三是可把药材表皮漂白,使药材外观好看,可以卖个好价钱。但是,硫磺熏蒸或浸泡中药材的加工方法也可能导致药材残留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对中药材采用硫磺熏蒸问题的批复》明确规定:“对于在市场流通领域的部分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通过采用硫磺熏蒸或浸泡达到外观漂白的行为,应按违反《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九条、第七十五条的规定进行查处。”而2005年7月1日开始执行的新版药典中,直接删除了山药加工中使用硫磺熏蒸的方法,表明中药材已不允许使用硫磺熏蒸以漂白、增艳、防虫。

此前,亳州当地政府部门曾多次开展严打硫磺熏蒸中药材违法行为,但收效甚微。

2014年8月,亳州药监部门负责人曾公开表示,硫磺熏蒸中药材在亳州比较普遍,“主要是保存中药材,防止霉变,随着国家标准越来越严格,硫磺熏蒸残存有标准,希望广大药农尽量科学合理使用硫磺熏蒸。”

亳州药监部门人士表示,关于硫磺熏蒸的问题国家在2004年就下发文件,禁止使用硫磺,但一刀切之后,全国各地反映很大,“因为硫磺熏蒸是传统中药材的保存方法,如果不使用硫磺熏蒸,药材种植户提出了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保证中药材不霉变、不被虫蛀?我们多次向省局、国家局进行反映,在全国各地包括药业行业协会反映的结果,中药材储存保管过程中可以使用硫磺熏蒸,但是下了一个标准,不得超过这个界限。超过这个界限就是不安全的。”

据记者了解,硫磺分两种,一种是食用级硫磺,一种是工业用硫磺。按照安徽省的标准,食品级的硫磺是可以用以熏蒸的,每公斤熏蒸使用硫磺量是0.1g,硫磺的残留量是0.01g,国家对硫磺熏蒸中药材也有规定,硫磺熏蒸中药材,除了桔梗、山药等10个品种含量每公斤不能超过400mg外,其他药材都不允许超过150mg。

虽有明确规定,但监管起来难度很大,药农也普遍没有相关残留意识,当地一位药农就向记者表示,“硫磺在药材加工中使用太普遍了,可是目前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假药都有,硫磺熏蒸又算什么大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