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业绩持续低迷 海螺型材如何扭转困局?

2021-08-07 20:30:23

 

来源:互联网

业绩持续低迷 海螺型材如何扭转困局?

同为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控股公司,芜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螺型材”,000619.SZ)和海螺水泥在经营业绩和企业发展上“同门不同命”。2016年,海螺水泥实现营收和净利润的双料增长,发展势头良好,而海螺型材营收和净利润却再次双双下滑。

4月13日,海螺型材披露2017年一季报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3亿元,同比下降1.01%;净利润为-695.05万元,同比下降166.14%;每股收益为-0.02元。海螺型材此次是上市20年以来一季度的首次报亏。

海螺型材业绩不景气在历年年报上表现得更为直观,《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梳理公司财务报表发现,海螺型材业绩已连续4年下滑。

海螺型材方面表示,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房地产调控、市场竞争及原料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塑料型材行业整体开工率不高,行业盈利压力大,部分中小企业转产或停产,公司经营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行业波动的影响。“但公司在品牌、质量、技术、规模、资金和管理等方面,仍具有行业内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

依赖政府补贴

年报数据显示,2013~2016年度,海螺型材营收分别下滑3.43%、3.67%、12.16%以及7.13%,同期归属净利润分别下滑30.81%、22.18%、12.92%以及19.65%。

有分析指出,海螺型材曾在2012年受益于成本端原油等原材料价格下跌带来业绩高增长,而在此之后,尽管原油价格下跌、PVC价格下行时有助于公司产品毛利率提升,但由于产能过剩、需求不足以及竞争加剧等原因,油价下跌、PVC价格下行对业绩的弹性已不明显。考虑到塑料型材中原材料的成本占比高达85%左右,当原材料价格不管上升还是下行企业业绩均不景气时,公司发展形势难言乐观。

资料显示,海螺型材是中国安徽海螺集团投资控股的新型化学建材企业,是中国首家以塑料型材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公司主要从事中高档塑料型材、板材、门窗、模具、塑料改性剂的生产、销售以及科研开发。

目前,塑料型材行业总体产能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激烈,受此影响,海螺型材近年来日子并不好过。

海螺型材2017年一季报显示,海螺型材合计收到营业外收入2846.18万元,相比2016年一季度的127.42万元,同比增长了2133.62%。对于营业外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公司解释称,主要系公司一季度取得政府补助增加所致。

记者统计发现,海螺型材2013~2015年一季度营业外收入分别为53.24万元、910.03万元、308.04万元,通过比较公司最近5年来一季度营业外收入不难发现,海螺型材今年一季度营业外收入不仅远高于2016年,而且远高于2013年以来的任何一个年度。

依靠大量政府补贴进补的海螺型材最终没能阻止其一季度业绩报亏,不过,在2016年年报中,政府补贴在海螺型材业绩不至于亏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海螺型材2016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1.85亿元,同比下降7.13%;营业利润为8264万元,同比下降33.31%;净利润为7597万元,同比下降19.65%。在公司非主营业务分析中,营业外收入为3904.18万元,占报告期内利润总额比例高达32.41%,而营业外收入也主要系政府补助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对海螺型材2016年年报起到帮衬作用的,除了营业外收入,还有报告期内的期间费用。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海螺型材销售费用1.56亿元,同比下降6.50%;管理费用1.48亿元,同比下降19.15%;财务费用3937.04万元,同比下降8.33%,三项费用合计同比下降5138.47万元,降幅达12.58%,考虑到公司去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净利润仅3530.03万元,三项费用的大幅减少对公司业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受市场竞争影响,公司产品售价同比降低”,在去年年报中,就公司业绩下滑原因,公司如此解释道,不过,就畸高的政府补助和大幅下降的期间费用原因,公司并未给出相应说明。

业绩持续低迷之下,海螺型材4月13日公告称,董事会于2017年4月11日收到公司董事长齐生立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不过,公告表示齐生立辞职是“因工作原因”。

主营业务行业景气度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