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火热背后
“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火热背后
本报记者 周信 童海华 武汉/北京报道
12月9日,湖北省黄冈市首座“光储充”一体化充电桩(以下简称“光储充”)在市政务中心公共停车场正式投运。
近两年来,各地关于“光储充”投运的报道都采用了“某省首座”“某市首座”的吸睛标题,密集式的投放给人一种“光储充”发展似乎迎来了一个小高潮的印象。
“光储充”到底是什么?又为何集中投放?未来又将面对哪些挑战?
近日,国网武汉的一名工作人员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光储充”就是通过光伏系统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存储到储能系统中,然后给电动车充电,它也是新能源、储能、智能充电互相协调支撑的一种高科技绿色充电模式。
不过在实地探访近两小时的过程中却没有一辆车来充电,上述工作人员坦言现在“光储充”的确很难盈利。
来自储能、光伏发电、充电桩企业的多位从业人员也向记者表示, “‘光储充’目前只是示范运营”,“光储充”还存在着光伏发电并网、电网容量、储能成本高、电池梯次利用不到时候、电动汽车发展不景气、未见政策扶持等众多难题。
“光储充”火热时
12月9日,湖北省黄冈市首座“光储充”一体化直流快充站在市政务中心公共停车场正式投运。该一体化充电站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具有充电、储能功能,可为私家车、公交车、网约车等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
记者检索发现,2017年10月投运、位于上海松江的“光储充”或是全国最早投运之一。2018年又陆续投运至少15座“光储充”。截至目前,全国共投入运营的“光储充”至少有36座,今年仅10月份就至少有武汉、西安、泉州、杭州市余杭区四个城区投运“光储充”。
此外,各地关于“光储充”投运的报道都采用了“某省首座”“某市首座”的吸睛标题,密集式的投放给人一种“光储充”发展似乎迎来了一个小高潮的印象。
“光储充”到底是什么新贵,以至于这么多地方、企业纷纷投建?
资料显示,“光储充”即集“光伏+储能+充电”的充电桩,它是微型电网的一个应用,也是国家大力推广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扩大、储能被列入能源发展重大工程等背景下产生的一个新的商业模式。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我国充电桩保有量达117.4万台,而按照国家制定的发展目标,2020年我国总体充电桩保有量将达到480万个,充电桩保有量远不及目标。
2017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将“推动储能电站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多种电源和储能设施集成互补”列入能源发展重大工程。
2019年7月,国家发改委再次发布“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2020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储能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十四五”期间,实现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
艾瑞咨询发布的研究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底,中国公共充电服务行业市场规模或将超过150亿元,预计到2020年,该市场规模或将达200亿元以上,充电服务市场潜力巨大。
在充电桩补贴退坡、储能成为既定政策等情况下,“光储充”这种组合型的商业模式似乎还有很大发展前景。
“比如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它的资源已经这么密集了,从外面牵一个大容量的电网线路到中关村,没有几年时间是下不来的,而且给不给审批都不一定,就得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光储充’就应运而生。”负责欣旺达技术和前端的市场研究分析的郭超(化名)说。
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电气技术总监、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穆晓鹏、北方工业大学纪雪洪教授、苏州安靠电源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负责人李相哲等均向记者表示,“光储充”是个趋势,但也表示,“光储充”还存在着光伏发电并网、电网容量、储能成本高、电池梯次利用不到时候、电动汽车发展不景气、未见政策扶持等众多难题。
盈利难题:一个充电站6年才能回本
距离黄冈市“光储充”百公里外的武汉市,也于10月16日投运湖北省首座“光储充”。近日,记者在沌口经济开发区创业路的国网武汉公司院内看到了其庐山真面目。
进入院内首先看到的是两个充电车位和1台深圳晟弘电气的60千瓦双枪一体直流充电桩,上面还写着“东风出行指定充电点”。几步之外,还有6个60千瓦国网单枪直流充电桩。
据一位国网工作人员介绍,两个充电点顶棚上安有16千瓦的光伏板,光伏组件为32块500W的柔性薄膜,发电效率可达16.7%,在该公司楼顶,还有64千瓦的光伏板,组件为60块900W的单晶硅,发电效率至高可达19.3%,总共年均发电量可达88000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