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三大风口业务“已去其二” 信托业艰难转型

2021-08-07 17:54:26

 

来源:互联网

三大风口业务“已去其二” 信托业艰难转型

本报记者 樊红敏 郑利鹏 北京报道

继限非标、去通道之后,压降融资类信托正在成为监管新目标。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1.6万亿元,较2018年年末的22.7万亿元下降4.85%。与此同时,2019年末信托行业风险资产率则大幅上升至2.67%。

转型压力之下,行业资金正在寻找新的出口。《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期,资产证券化业务有升温迹象。

早在2018年底,彼时已初具规模的高端财富管理形态家族信托、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业务被称为信托转型的“三大风口”。

但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上述业务不同程度上面临着盈利困境、信用风险、声誉风险等诸多问题,与此同时,家族信托、消费金融受今年新冠疫情影响,冲击较大,这些业务短期内很难撑起信托公司的业绩。

严监管仍是监管主题

种种迹象显示,近几年信托监管越来越密集。

据统计,2015~2019年,监管方面分别开出6张、9张、22张、24张、40张罚单。其中,2019年超过20家信托公司被罚,约占全部信托公司的三分之一。用益信托研报认为,2020年信托业的监管形势大概率延续去年风格——严监管主题。

记者梳理发现,2018年初,信托资产规模超26万亿元,2018年一季度末降至“25万亿级”,二季度末降至“24万亿级”,三季度末再降为“23万亿级”。相较于2017年末的规模,2018年至少缩水3万亿元。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四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1.6万亿元,较2018年年末的22.7万亿元下降4.85%。

“雪上加霜”的是,监管并未放松,而是毅然启动了新一轮严监管——压降融资类信托规模。

据媒体报道,按照监管要求,2020年全行业压降1万亿元融资类信托业务。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融资类信托余额为5.83万亿元。也就是说,按照监管要求,信托行业今年需要压降融资类信托业务的比例在20%左右。

大幅压降融资类信托业务,对信托公司来说影响重大。人民币交易与研究论坛专家成员、上海吸引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石磊近期在相关讲话中提及,融资类信托也就是原来的非标,是信托公司传统主业,这(压缩融资类信托)意味着,整个信托行业要彻底转型。

近日,中诚信托战略研究部总经理和晋予在发表的研究文章中提到,“融资类信托是信托公司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其存续期一般在1~2年,如果压降融资类信托规模,其对信托公司收入的影响将会在1~2年内持续体现。”

两大风口各有难处

形势倒逼之下,信托公司转型任务艰巨且迫切。

此前,已初具规模的家族信托(高端财富管理的主要业务形态)、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业务,被信托公司给予转型厚望。

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底,68家信托公司中,共有36家实质性地开展了家族信托业务,以资金信托为主,业务总规模约为850亿元。截至2018年底,有38家信托公司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累计规模超8000亿元。截至2018年底,参与资产证券化的信托公司多达16家,合计规模约为6421.91亿元。

但创新业务未来能否撑起信托公司业绩,业内普遍谨慎。

从财富管理业务来看,信托机构财富端建设的滞后已成为财富管理业务的掣肘。

据统计,截至2018 年末,40家信托公司的财富管理部门人数不足50人,占比65.57%;信托公司产品直销规模占全部销售规模仅半数左右,为54.11%。信托公司大量产品需要依靠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甚至由第三方机构代销、引流。

华澳信托独立董事、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翟立宏在近期发表的研究文章中提到,“理财市场蓬勃发展,机构竞争激烈,信托业先发优势正在消减。”“进入2020年,理财市场蓬勃发展的势头有增无减,各类机构所形成的子市场有加速融合、走向全面竞争的趋势。”

此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信托公司零售客户累积不足,银行、保险、券商在以往积累了大量高净值客户,是家族信托获客的专业渠道。

获客能力不足,也让信托公司在家族信托业务中多承担通道角色。

《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8~2019)》显示,从目前市场中家族信托业务的构成来看,无论是从业务规模,还是从业务单数来看,这种以私人银行为主、由信托公司提供制度及法律框架的合作模式都是主流,远超信托公司自主开发的家族信托业务。在此种模式下,信托公司一般充当事务管理的角色,承担的财富管理和传承职能较少,高净值客户的需求主要是通过私人银行的专业化团队来完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