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政策利好在路上 上市险企估值修复可期
多项政策利好在路上 上市险企估值修复可期
多家险企近日公布2月份原保险保费数据。中国平安以1929亿元,同比增长20%领跑。中国人寿尽管出现19%的负增长,但依然以1546亿元的规模紧随其后。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分别实现20%和8%的增长,实现保费规模851亿元、254亿元。
尽管排名前两位的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开年在保费上拉开差距,而在新近公布的年报中也显示,行业领先企业在内含价值、新业务价值以及剩余边际等多项关键指标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在2017年监管层出台一系列监管文件和措施引导险企产品转型保障属性的背景下,部分转型较早的大型险企优势逐渐显现,尤其是3月初发布了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规则,新规将抑制保险公司使用短期负债为长期高风险资产提供资金的行为。这一修正资产期限错配的举措提升了行业的风险可控程度,也使得资产负债管理体系相对完善的大型保险公司更具优势。
多项利好政策将落地
一直在寿险行业稳居首位的中国人寿现在应该感受到了追赶者的压力。
在新近交出的2017年年报中,中国人寿的成绩单并没有让市场失望。中国人寿2017年寿险业务总保费为人民币4298.22亿元,同比增长18.8%。在净利润方面,中国人寿甚至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22.53亿元,同比增长68.6%。
而先于中国人寿披露年报的中国平安,2017年,包含平安寿险、平安养老险及平安健康险在内的人身险全年实现规模保费4759亿元,同比增长27.3%,净利润361.4亿元,同比增长44.4%。
目前,在2017年中国人寿市场份额为19.7%,居国内寿险行业首位。中国平安则上升1.5个百分点达到了14.2%。
然而,从观察寿险企业发展的关键指标: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上,追赶者们正在显示出强劲的竞争力。
内含价值是指在没有考虑公司未来新业务销售能力的情况下现有公司的价值,这被视作对一个寿险公司的经济价值估计。截至2017年末,中国平安内含价值同比增长29.4%,而同期中国人寿增速仅为12.6%,甚至低于新华保险18.6%的增速;而在反映公司的经营能力和公司的发展潜力的新业务价值上,中国人寿同比增速为21.9%,低于增长32.6%的中国平安10.7个百分点。这也导致双方的新业务价值总量从2016年仅相差14.9亿元左右拉开距离至72.4亿元左右。
尽管相互之间竞争激烈,但是在核心业务指标上上市险企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这本身说明了保险市场自身的高成长性。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行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6581.01亿元,同比增长18.16%。
在2017年,监管层出台的一系列监管文件和措施引导保险产品从投资属性更多转向保障属性。从保监会3月初发布的数据看,行业转型成效初显。从寿险业务结构看,普通寿险业务规模保费占比47.2%,较去年底上升11.1%;万能险19.95%,下降16.9%;分红险31.05%,上升7.3%。
展望2018年,多项行业利好政策有望落地。其中包括新能源车保险有望发布,2017年在乘用车销量增速整体放缓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却实现了53.3%的上涨。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专用险已经上日程;保险资金运用改革创新也在推进中,有消息称保险资金或有条件运用国债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对冲和管理风险。在2018年四家上市保险公司2017年净投资收益合计达2280亿元,投资收益率普遍高于5%。
最有可能率先落地的,也是行业最为期待的当属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落地。来自监管层的消息显示,具体实施办法正在走流程。而上海市最近已经在起草制定上海试点方案和实施细则。
根据《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7)》调查显示,将近八成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参加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中高收入群体参与意愿较高。民生证券曾假设政策在全国范围全面展开,个人工资收入税前列支1000元用于缴纳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个税缴纳人数为3000万人。每年新增保费规模在2160亿元~1440亿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