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穆长春详解数字人民币争议热点:网商微众参与运营 支付宝微信参与流通

2021-08-07 14:53:03

 

来源:互联网

穆长春详解数字人民币争议热点:网商微众参与运营 支付宝微信参与流通

本报记者 李晖 北京报道

中国央行主导的数字人民币进展迅速,其相关研发和测试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位置。近期,深圳“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亦取得监管意料之外的市场热度。但数字货币的生态如何构建、具体的运营机构有哪些参与者、其如何进一步明确定位并厘清与支付宝、微信的关系等未明朗问题,仍持续引发市场热议。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25日下午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进一步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回应。

穆长春表示,支付宝、微信支付与数字人民币不在一个维度上。前者是金融基础设施,是钱包,数字人民币是支付工具,是钱包的内容。数字人民币的流通会借助支付宝、微信一类的金融基础设施,并不存在竞争关系。而蚂蚁和腾讯旗下的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也会作为指定运营机构参与央行数字货币的兑换。

此外,《中国经营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在工农中建四大行以及邮储银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之外,多家股份制银行也将名列指定运营机构,而三大电信运营商则会选择与银行合作方式参与运营。

此前,城银清算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两家特许清算组织也已与央行数研所达成战略合作,通过“一点接入”将城市中小银行以及农商行、村镇银行、农信社等群体纳入数字人民币研发和试点中。

发行+流通,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各有分工

一直以来,产业链如何分享数字货币生态红利的意愿虽然强烈,但谁能参与运营,谁能参与流通并不完全明确。此前就有成都某机构人士向记者表示,很多支付产业链机构还判断不好央行数字货币带来的影响,大家害怕错过行业机会,也担心受到冲击颠覆。

事实上,从监管规则上看,数字人民币并未改变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的相关原则。《人民币管理条例》赋予了办理人民币存取款的金融机构配合人民银行管理人民币流通的权利,所以商业银行具有为数字人民币提供兑换流通服务的法律基础。对于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第9条也规定,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经营和变相经营货币的兑换和现金存取等业务,不具备为M0定位的数字人民币提供兑换服务的制度基础。

穆长春指出,按照现行法律制度,兑换服务是由指定的商业银行来做,流通服务是由其他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来共同完成。具体是由指定的商业银行根据客户信息的识别强度,开立不同类别的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兑换服务。“比如蚂蚁和腾讯旗下的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就会参与数字人民币的运营环节,而支付宝和微信会参与流通的环节。”他表示。

在分工上,据了解,流通环节包括零售环节的管理、支付产品的设计和创新、场景的拓展、市场的推广、系统的开发、业务处理和运维等服务。至于具体的商业模式,穆长春透露:“我们现在也在和各方一起探讨,这个过程要保证小银行和小机构的利益不能因为这种合作而受损。”

用户侧非营利 商户侧遵循市场机制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作为M0替代的数字人民币是不计息的,其“双离线”特点应对的场景其实较为极端,那么如何促进市场接受并广泛使用数字人民币呢?

对此,穆长春也指出,首先数字人民币具有非营利性,追求的是社会效率和福利的最大化,所以人民银行建立免费的数字人民币价值转移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不向发行层收取流通费用,商业银行也不向客户收取数字人民币的兑出和兑回的服务费。

但他也透露,为了调动各参与方的积极性,可持续经营,应该参考现行的现钞的安排,划拨一定的费用,建立相应的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运营机构和服务机构与商户之间的费用,这一问题怎样解决?费用收还是不收?要收的话收多少?我们说,这个问题要通过市场化机制,由双方以市场化的方式来决定。”他表示。

此前也有接近监管人士向记者表示,数字货币的初衷是履行货币最基本的功能,是支付手段的一种补充。它不会引发存款搬家,也不会冲击现有的支付格局。

电子支付发展引发金融排斥

从风险准备、市场补充和冗余设计角度看,移动支付虽然给市场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却不应该是市场的唯一选择。

穆长春认为,移动支付现在已经成为了系统重要性的金融基础设施,但一旦出现财务风险或者操作风险,会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威胁金融稳定。另外,虽然目前现金使用量下降,但是绝对量还在增长。这就说明零售环节的法定货币数字化供给并未跟上需求变化,特别是在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金融服务覆盖不足,公众对于现金依赖度比较高。

“对于一些数字弱势群体,比如说有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排斥使用智能终端的人,电子支付的发展不仅没有提高金融的包容性,反而出现了金融排斥现象。但货币本来就是一个公共产品,是为社会所有群体来服务的。”他表示。

此外他也指出,数字人民币在坚持央行中心化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统筹管理数字人民币发行额度,保证100%的准备,杜绝超发。二是要制定统一的业务标准、技术规范、安全标准和应用标准,实现指定运营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避免支付壁垒。三是要统筹管理数字人民币的信息。统筹管理数字人民币钱包,统一数字人民币认知体系,有效降低防伪成本,按照双层运营原则,采用共建、共享方式由央行和指定运营机构共同开发钱包生态平台。四是要统筹建设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基础设施,实现跨运营机构的互联互通,保证不会出现支付壁垒。

(编辑: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