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开启“过山车”模式 危机仍未解除
美股开启“过山车”模式 危机仍未解除
本报记者 易妍君 广州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的残酷让人类意识到,传染病一直潜伏在我们身边,其一旦爆发将彻底扰乱我们的生活。
而更为直观的恐慌则体现在资本市场。自2月下旬以来,海外金融市场大幅波动。3月初,美股史无前例的在10天内4次触发熔断机制。这一阶段,不仅是风险资产,连传统意义上的黄金、国债等避险资产也被投资者大规模抛售。
为了补给市场的流动性,3月中旬以来,美联储先后推出回购、大幅降息、商业票据融资机制(CPFF)以及无限量QE等货币政策。但上述举措对缓解股票市场的流动性较为有限,美股开启“过山车”式的暴涨暴跌。
3月26日,美国参议院正式通过2万亿美元经济刺激法案。但有分析认为,美国金融市场的潜在危险并没有完全解除,资金流动性最终能否到达实体企业,提振实体经济发展,仍有待观察。
风向转变 风险犹存
2月下旬,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扩散后,防控疫情的相应举措直接影响了当地民众原有的生产生活节奏,对经济而言则意味着供需两端的需求都在减弱。投资者开始担忧全球经济和企业盈利的情况,进而恐慌性抛售资产引发了全球股市震荡。
与此同时,OPEC+原油额外减产协议破裂引发的原油价格战也为全球股市蒙上了一层阴影。
作为全球股市的风向标,美股受到疫情巨大冲击后,也步入了技术性熊市。2月下旬以来,美股先是开启暴跌模式,随后受政策利好刺激短暂大幅上涨,紧接着道琼斯工业指数又一度跌至20000点以下。直至3月24日,2万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有望达成协议的消息,带动三大股指大幅反弹。
近期的市场走势也释放出流动性有所好转的信号。数据显示,2020年3月20日当周,代表市场恐慌情绪的VIX指数由82.69降至66.04。
叠加2万亿美元经济刺激法案正式通过,近期利好消息不断。但即便如此,不少市场人士仍认为,美国金融市场依旧存在较多风险点。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向记者分析,首先,美股流动性危机的根源没有得到解决。此次流动性危机,根源在于买方机构(广义基金)出现大幅亏损+赎回形成的流动性缺口,加之疫情扩散环境下企业部门囤积美元现金所致。在疫情尚未得到控制的情况下,若投资者预期若进一步恶化,美股再次出现大跌,买方机构的亏损加深,赎回再度加剧,那么其流动性问题又会再度显性化。
“其次,企业的违约风险是金融体系潜在的隐患,可能会拖累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央行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可以压低无风险收益率,但很难大幅改善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出于防疫需求,航空、交通运输等行业的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在未来一段时间依然是短缺状态。而此前,这些企业为回购股票已经使自有现金流严重耗散,累积了大规模的债务,有较大的偿债压力,违约风险高。即使金融体系有充裕的流动性,这些企业可能也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青睐,得到融资支持。这种状况下,企业的外部筹资性现金流将跟随经营性现金流一起恶化,企业可能会出现比较大规模的违约现象,使金融中介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恶化。”他进一步分析。
天风证券孙彬彬团队在3月25日发布的研报中也指出,流动性危机的第一阶段可能已经过去,但是第二阶段大概率仍然会看到信用的分层以及经济的进一步衰退。
暴跌根源在于高杠杆
需要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投资者对市场的担忧始终在于企业信用违约风险和美元流动性压力。而归根究底,此轮资本市场暴跌的导火索缘于美国的债券市场,而美股大跌也被归因于美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和债券积聚了大量泡沫。
回溯来看,美股本轮大跌始于2020年2月24日。而在2月之前,美股正处于2008年以来的一轮牛市之中。市场普遍认为,过去十年中,联储货币政策持续宽松下,低成本资金,特别是杠杆资金推升了美股估值的泡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