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步入估值“洼地” 各路资金出手扫货
A股步入估值“洼地” 各路资金出手扫货
10月以来,A股市场出现剧烈波动,但海外资管巨头却加快了“跑马圈地”的步伐。继元盛投资在11月连发两只中国私募基金后,全球最大的资管公司——贝莱德旗下贝莱德投资也于日前备案了其第二只A股私募基金。与此同时,内地公募偏股型产品的审批流程也在悄然提速,更有公募大佬公开呼吁全面加仓时机已至。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正处于“低估值+政策底”状态的A股市场正迎来布局良机。此外,伴随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力度加大,此前超低配A股的外资机构有持续结构性增配A股的动力,而这一趋势并不会因为短期市场的动荡而发生逆转。
中外资产品备案提速
进入第四季度,外资私募布局A股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继今年6月成功发行首只境内A股私募基金后,全球最大的资管公司——贝莱德旗下的贝莱德投资又于日前备案了其第二只境内产品——贝莱德中国A股机遇私募基金6期。
而就在11月5日,另一家外资私募元盛资本在中国境内的独资公司——元胜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也同时完成了两只产品——元盛中国多元化金选一号私募基金和元盛中国多元化金选二号私募基金的备案。
据统计,在近两个月的时间内,外资私募备案新基金的数量已经达到6只。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经有富达、瑞银资管、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顺纵横、路博迈、安本、贝莱德、施罗德等15家外资机构,在基金业协会登记成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
与此同时,内地公募偏股型产品的审批流程也在悄然提速。“最近监管层对偏股型基金,尤其是仓位在八成以上的股票型基金可以说是一路绿灯,审批速度大大快于其他类型的产品。”沪上一位基金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海外资金开始布局行动
在今年10月份,全球股市出现大幅震荡,北向资金亦一度罕见地出现了净流出。不过,受到连续的利好消息刺激,11月份A股逐步企稳回升,境外资金也卷土重来,强势上演V型反转。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29日,北向资金11月份的净流入额达420.78亿元人民币,成为沪港通、深港通开通以来,仅次于今年5月份的资金净流入月份。而在11月2日当天,北上资金合计净流入额高达173.85亿元,创下自沪港通开通以来的单日净流入新高。
富达国际股票投资总监Catherine Yeung表示,从富达国际的角度来看,相对于其他国家以及和历史水平相比,A股估值已经进入了相当具有吸引力的范围内。“近日,我们的投资团队和基金经理已经开始增持一些优质企业的股份。”
在业内人士看来,本轮外资的加速布局除了考虑到A股的估值优势,还源于资产组合的结构性增配。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在10月初发布的内部报告中表示,全球资产在美、欧、日、中四个经济体的配置中,目前在中国的配置占比不到10%,美国的占比则超过50%。未来如果中国资产的持有程度完全达到其应有的水平,预计在美国的投资将占约40%,投向中国的资产占比有望达到30%。
“相比中国的经济规模、地位及其金融资产,大多数全球投资者的中国资产持有量不足。过去一年,这一格局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最近外国投资者加快购买中国债券和股票。这些走势反映了中国正在采取措施,提高中国市场的对外吸引力,主要全球指数也正逐步纳入中国资产。”桥水基金在报告中称。
内地公募积极看多
不少公募基金人士也高调宣布,加仓时点已经来临。前海开源基金联席董事长王宏远此前曾公开表示,中国A股市场经过大幅度的风险释放后,现在进入了安全区域,A股在未来三年相对涨跌幅将至少跑赢国际主要资本市场50%以上,中国将成为全球市场的一个相对避风港,中国资本市场值得坚定看好。
汇丰晋信基金表示,10月下半月以来,多项利好政策措施密集出台。除了财政减税降费、央行定向降准、支持民营企业之外,针对资本市场的政策和改革措施不断推出,包括化解股票质押风险、完善回购制度、引导长期资金入市等。“此外,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领导集体发声,显示出高层对金融市场的重视,这对市场信心修复作用明显。”
在金鹰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刚看来,连续的强力政策利好和不断落实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投资者信心的恢复,市场对政策红利的共识将不断趋于强化。“从历史上来看,市场参与者大多会经历从悲观到狐疑,再到逐步认同直至高度响应的情绪修复过程,持续的财富效应再集聚现象,将令场外资金呈现出更大规模的如梦初醒般的积极入场效果。”杨刚表示。
长信基金认为,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未来市场将进入震荡磨底阶段,指数将在底部反复震荡,并等待确认基本面和政策面的转向,而当前是不错的布局良机。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应选择合适的标的,并坚持长期投资理念,以时间换空间。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