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行争抢对公市场“入口”
外资行争抢对公市场“入口”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日益增长的跨境贸易结算金额,正吸引着外资银行以此为“入口”,抢夺中国对公市场。
近日,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花旗中国”)率先出手,宣布携中国银联,基于银联支付标记化技术为企业客户推出人民币电子商务卡。
谈及外资银行积极布局对公市场的原因,业内人士将其总结为两方面,一是由于网点建设不足、数字化转型还需加码,外资银行在华零售业务突围压力未减;二是在对公市场,基于在跨境业务领域的优势,外资银行有实力与中资银行一较高下。
对公结算亟待创新
近日,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总额达29.04万亿元,同比增长1.8%。庞大的跨境贸易规模背后,是企业逐渐上涨的跨境结算需求。
谈及企业对公结算的传统方式,花旗中国财资与贸易金融部现金管理业务总监陈海俊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道,主要分两种,其一是多数企业会选择的电汇方式,不过这对于双方企业为付款期限协商一致并签订协议有一定的要求,不能满足电子商务企业迅速开拓市场的需要;其二是有的企业会使用企业员工的个人信用卡支付,但陈海俊指出,这在合规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且企业数量级地使用一张信用卡面临很大的信息泄露导致伪卡盗刷的风险。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的支付结算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交易环节的新型金融需求,在对公结算账户这一风口上,商业银行是否将受到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抢食还未可知,但银行机构已经对此加码布局。
记者了解到,为布局企业支付结算,银联已携手多家商业银行,推出了小微企业卡、单位结算卡和商务卡为代表的企业卡产品系列。其中,单位结算卡是面向对公客户的借记卡产品,关联企业对公账户,便于企业用户基于对公户开展消费、取现等交易,解决原有的企业账户支付渠道相对有限的问题,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账户的金融便利性;小微企业卡主要面向小微企业发行,对申卡企业的规模有一定的要求,是小微企业开展融资、支付等活动时所依赖的重要金融卡产品。
某支付领域从业人士告诉记者,随着数字支付时代的到来,数字银行卡片已经在个人客户领域得到了落地,拓展至企业客户领域落地也将成为趋势。
今年8月底,银联已经联合多家商业银行、主流手机厂商、重点合作商户及支付机构,推出数字银行卡——“银联无界卡”。信用卡行业资深专家董峥以“银联无解卡”为例,指出数字银行卡可以打破发卡模式界限、打破支付场景界限、打破金融服务的时间与空间界限,同时也让多种安全技术得以应用,包括运用Token2.0数字支付体系、动态验证、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
陈海俊也向记者介绍道,电子商务卡在电子转账、传统银行卡支付等基础上,把数字化银行卡支付也纳入进来。“电子商务卡可以和企业系统对接实现为每笔交易产生专有的卡号,支持企业根据交易场景定制参数,实现全程自动化。和实体卡相比,电子卡可以方便地实现一卡一用等多种风险控制方式,避免伪卡盗刷风险。它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加丰富的交易和控制信息,实现对账自动化,从而支持互联网企业的交易量。”
零售市场局面逆转难
此前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全国共开立单位银行账户7352.47万户,环比增长2.39%。在个人账户方面,无论是在银行之间还是银行与非银金融机构之间竞争已经日趋激烈,而单位结算账户的市场开发潜力还很大。
在谈及外资银行布局企业结算市场的原因时,有业内人士指出,外资行在华开展零售业务仍然很难突破也是原因之一。
某外资银行财富管理业务部人士指出,虽然随着数字化的推进,外资行正逐渐走出在经营网点等方面的劣势,加码财富管理,更能彰显外资行竞争实力,且更多的服务中资企业也能让外资行积累了在企业用户中的优势,进而反哺零售业务,但作为后来者,想要在零售业务方面有所突破,外资行还需要时间的积累和资金的投入。
某外资银行中国区管理层告诉记者,经过该行的策略性评估,他们认为,未来若要在亚洲零售及私人银行业务领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必须投入大量资源在分行网络的建设及数字化发展上,在考量过该行在该业务上的竞争能力以及市场回报后,该行将在华发展重点转移到了公司业务方面。
不过,某国有银行交易银行部人士认为,外资银行要想彻底打开中资企业的结算市场,还有一定难度。“对于有跨境贸易的企业而言,国际市场往往需要公对公账户的结算往来,企业银行卡是个不错的选择,但针对业务范围在国内的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存在企业财务管理不完备的现状,并不习惯于使用企业银行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