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市场引资:五大行试点国债期货
万亿市场引资:五大行试点国债期货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北京报道
历经7年,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终于等来商业银行。日前,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业务正式启动,首批试点机构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
试点银行之一的中国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业务有助于提升银行债券头寸的利率风险管理有效性,银行可以通过国债期货管理国债、金融债、地方政府债、高等级信用债等资产的利率波动风险;同时,在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银行可以运用国债期货对整体资产负债表进行利率风险管理。
由于国债期货交易存在较高风险,这对银行的内部制度、人员储备、投资策略等均提出考验。一位不愿具名的期货公司研究员指出,从实际操作来看,商业银行的债券交易员对国债期货可能主要停留在理论认知上,在策略的制定上仍需更多实践经验,商业银行需加强对交易员的培训,避免交易过程中出现风险,毕竟团队建设非常重要。
可对冲债券利率风险
4月10日,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业务正式启动。在启动当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参与了首日交易,在各合约品种上达成多笔成交。从数据上来看,在试点启动当日,TS2006、TF2006和T2006三个合约前二十主力席位成交量均同步提升,合计成交近18万手,环比大增近5.2万手;三合约多空持仓合计均超过了11万手。
今年2月份证监会与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参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交易的公告》,允许符合条件的试点商业银行和具备投资管理能力的保险机构,参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交易。自2013年9月中国国债期货市场重启以来,商业银行是否放开参与国债期货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由于国债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期货主要反映市场对于未来的预期,锁定远期价格,因此可以增加价格的信息含量,为收益率曲线的构造、宏观调控提供预期信号,因此分析人士认为,国债期货将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
据了解,在此之前,商业银行对冲债券利率风险的主要工具是利率互换,但单一的衍生品种难以完全满足银行对冲资产端利率风险的需求。前述受访中国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相比利率互换,国债期货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优势,国债期货是标准化合约,具有流动性强、交易成本低等特点,是国际市场上发展成熟、运用广泛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国债期货与债券尤其是国债收益率之间存在较强的、稳定的相关性,相比其他衍生品,国债期货对冲债券利率风险的效果更加显著;国债期货合约规模小,在成交额上可以精准控制,有利于对债券组合进行精细化管理;国债期货对冲中长期品种的效果更好;国债期货可以使用债券作为保证金,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东方金诚高级分析师冯琳向记者分析,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交易对资产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银行拥有大量国债现券头寸,可以利用国债期货进行套期保值,降低资产端的利率风险敞口,如果担心利率上行导致持有的债券价格下跌,可以卖出国债期货;如果担心利率走低,加大未来现券配置难度,可以买入国债期货。
第二,由于国债期货是标准化的金融衍生品,采用集中撮合竞价方式,相较国债现券,其交易透明度更高、流动性更好,因此,当资产负债存在久期缺口,利率变动可能引起资产负债净值不匹配的时候,银行可以在无需大幅调整资产结构的前提下,通过买卖国债期货更加高效地对债券投资组合进行久期调整。
第三,银行可以利用国债期货来提高资产投资的收益率,因为国债期货采用保证金交易,其杠杆效应意味着可以用更少的资金来实现相同的国债头寸,从而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信用债等收益更高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