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类银行账户新一轮跑马圈地 交易场景短板待补
II类银行账户新一轮跑马圈地 交易场景短板待补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监管层鼓励银行提升个人Ⅱ类账户服务力度。最近,我们一直在做调研和产品设计工作,主要为了打通快递、保洁、打车等较为分散、相对独立作业的行业的结算。”一家城商行电子银行部内部人士肖泽(化名)如是说。
受疫情影响,银行线上业务发展再提速。其中,Ⅱ类账户由于满足了社会公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支付需求,促进了银行支付服务进一步便捷化,也成了银行发力的对象。在政策利好的前提下,银行Ⅱ类账户的开户成本、门槛在过去一些难以深入的行业得以降低。除了设计新产品、增强Ⅱ类账户能力外,《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还有多家银行在2月底发布通知,临时调整个人Ⅱ类账户限额,提升转账限额等,以吸引更多用户。
不过,疫情结束后,银行仍需要服从监管部门对各类账户的差异性监管要求。尽管银行近期争分夺秒扩大Ⅱ类账户覆盖面,但后期客户交易场景建设仍面临挑战。
加紧产品开发设计 深挖Ⅱ类账户需求
肖泽告诉记者,之前线下开通银行卡需要面对面操作,对于较为分散、流动性大的行业,银行得多次上门,开卡成本和风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银行深入这些客户的动力不足。“现在为了设计专门的产品,银行需要重新挖掘这类客户的有效需求,设计针对性的线上产品,引导投入产出均衡。有些银行还在内部进行了招聘或人员调整,以支持产品的设计开发。”
某城商行电子银行部人士也认为,对于具有小额、分散特点的客户,边际收益低,导致投入产出不匹配;不过,这类“长尾客户”能带来的资金沉淀不少。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支付结算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呼吁加强支付结算工作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支持,进一步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办理离柜率。《通知》强调,疫情防控期间,银行可在有效防控风险、准确识别客户身份的前提下,通过Ⅱ类账户为客户发放工资津贴等;可综合客户需求和风控情况自主确定Ⅱ类账户限额并告知客户;鼓励银行适当提高快捷支付日限额和单笔限额,以满足疫情防控期间的移动支付需求。
“我们行的一些网点在2月初就已经恢复营业了,但很少客户去网点。监管层的指引能激发银行对于Ⅱ类账户的开发。”肖泽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通知》发布后,包括肖泽所在的银行在内,还有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徽商银行等多家银行也研发利用Ⅱ类账户线上代发薪资产品。
徽商银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该行落地Ⅱ类户代发薪资业务的路径是通过“三个一”标准方案实现的。“三个一”即一点接入、一套电子钱包体系和一组标准化业务流程。其中,一点接入,是指徽商银行直销银行代发系统采用API接口对接方式,可直接嵌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底层,最小化开发量,最小范围影响企业其他业务流程;一套电子钱包体系,是指通过为企业员工开立Ⅱ类账户,并绑定本行或他行一类银行账户,打造代发薪资的电子化载体;一组标准化业务流程,是指企业财务代发薪资时,通过内部管理系统直接向徽商银行直销银行批量发送目标账户代发目标金额的交易指令,可一次实现员工薪资、奖金、佣金、差旅费等相关资金的批量代发。
“疫情之下,现金交易大幅度下滑,而移动支付因其快捷、非接触式交付等特点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其中Ⅱ、Ⅲ类账户可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软件测评中心负责人张大健博士告诉记者。
张大健表示,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其一是完善了场景化服务,以往银行着重于支付清算、存贷款、理财、基金以及保险等领域,通过本次疫情,未来人们可能更多地通过银行提供的平台去进行城市服务类缴费,比如水电费,加强平台内相关场景建设可成为未来一个重要方向;其二是推动银行电子化建设,疫情下,借助Ⅱ、Ⅲ类账户的服务模式,银行利用其自身技术优势,广泛使用远程视频,协助用户办理开户、变更等账户业务,另外也在引导用户通过电子渠道在线办理支付结算业务,会直接影响未来银行的服务模式,银行电子化建设的发展会迎来一个新的爆发期;其三是促进“非接触银行”体系建设;其四是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质量进一步提升,疫情下,用户使用Ⅱ、Ⅲ类账户的频率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