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融资贵” 银行寻求成本收益新平衡
化解“融资贵” 银行寻求成本收益新平衡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明年实现普惠小微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再降0.5个百分点,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其中5家国有大型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20%。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监管层不断呼吁下,目前银行机构已经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企业融资成本是否还有继续下降的空间?多位业内人士告诉告诉记者,若要银行方面继续让利,银行还需要更多利用金融科技降低业务成本,创新业务、产品种类,降低企业融资环节成本,同时还需要综合社会力量,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
另外,在银行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为保证业务的可持续性,银行还需要保证负债端成本进一步降低。在负债端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如何平衡资产和负债关系,是银行需要解决的问题。
普惠小微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要再降0.5个百分点
根据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披露的信息显示,通过综合施策,10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3%,比全部贷款增速高近11个百分点,利率下降0.64个百分点。会议指出,明年要实现普惠小微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再降0.5个百分点。
明年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的预期是否能实现?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告诉记者,随着监管政策、货币政策的有效引导,银行在现有基础上降低0.5个百分点还是可行的;货币政策进一步疏通传导机制,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将有利于普惠小微领域贷款利率的下行。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亦认为,降低普惠小微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其一是通过进一步完善LPR的报价机制,以及货币政策的调控,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其二是要降低贷款全流程中的各项成本费用。
某国有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人士告诉记者,降低贷款全流程中的各项成本费用要把国有银行和中小银行分开看。“中小银行的成本主要在调查环节;国有银行由于盘子太大,中后台审核流程复杂,在进行普惠金融业务时审核过程会产生大量成本。”
为了减少中后台成本,上述国有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人士认为,主要是要利用金融科技的手段,同时希望政府部门能向银行开放更多数据,特别是企业纳税的数据。黄大智也告诉记者,在降低贷款全流程中的各项成本费用方面,可以利用金融科技,完善小微贷款的全流程管理,降低风险。
以工商银行为例,12月17日,该行发布了普惠金融服务2.0。2018年,工行推出了普惠金融服务1.0,发布了“一平台、三产品”。工行董事长陈四清透露,截至11月末,工行普惠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48%,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幅近39个百分点,小微贷款平均利率4.52%。
据了解,本次工行推出的普惠金融服务2.0是以“融资、融智、融商”为核心。
陈四清表示,下一步,工行将重点围绕“一个中心、双轮驱动、三大产品线、四项突破”发展路径,打造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第一银行、小微客户首选银行,力争保持普惠贷款年均增长30%以上,普惠贷款三年翻一番,形成具有工行特色的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模式。
其中,“一个中心”,是以数字化转型为中心,使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更加智能、高效、精准,进一步纾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双轮驱动”,是通过线上线下协同,构建一站式、立体化、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网络,持续扩大普惠服务广度和深度;“三大产品线”,是做强经营快贷、网贷通与数字供应链等“三大产品线”,围绕“数字普惠”,持续创新和完善普惠金融产品;“四项突破”,是持续升级改进综合服务、生态场景、流程渠道、科技架构,实现从“单一贷款提供商”向“综合服务提供商”、从“单一场景”向“共享生态”、从“产品中心”向“客户中心”、从“电子银行”向“智慧银行”转变,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全面、更加方便、更加智慧的服务。
银行布局贷款全流程降低融资成本
另一国有银行分行副行长告诉记者,不少企业在贷款到期前需先筹集资金归还贷款,而小微企业流动资金有限,一般会选择民间借款,这部分资金也会影响企业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