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违规频现 监管持续加码
票据违规频现 监管持续加码
本报记者/秦玉芳/广州报道
随着监管举措逐步落地,银行对票据业务自查趋严。
今年以来,频有金融机构因票据业务违规被开罚单。据银保监会官网公告显示,1月份至今就有80余张票据业务违规罚单,部分罚单单笔金额逾千万元,“无真实贸易背景”“违规贴现”等事项成重灾区。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票据业务最大的风险在于“贸易背景真实性”核查,随着票据线上化,传统票据风险已明显下降;加强金融机构风险管控、完善票据市场体系制度建设,将是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市场经济及支持中小企融资的重要内容。
业务违规频遭罚
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因票据业务违规被处罚的情况持续高发。据银保监会官网公告显示,1月份至今就有80余张关于票据业务违规的罚单,违规事项主要集中在“无真实贸易背景”“违规贴现”等方面。
某股份行广东地区支行对公业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开票和票据贴现风险主要都与贸易真实性挂钩,虚假贸易背景会形成兑付风险。
《票据法》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
据其介绍,银行一般会根据发票、合同等证明材料,以核查交易真实性,但以前纸票时代,实际操作中受客观因素影响很难完全核实,比如伪造或盗用他人印章签发票据、提供虚假贸易合同等,很难准确识别。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的裁判文书显示,今年以来,多家银行涉诉票据诈骗案件,金额从几千万元到数十亿元不等,多为企业票据、印章或合同等造假,部分案件甚至出现银行内部人员与企业串通帮助企业套利。
上述对公业务负责人表示,有些票据风险是由于银行内部合规、风控管控不严导致。“比如银行违规审批项目,甚至帮助企业通过票据业务进行套利、套现。”
此前,北京银保监局曾针对辖区票据业务违规乱象下发《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票据业务的监管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促进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建设,打击非法票据中介和票据套利行为,以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票据市场存在标准审查不一、利用贴现业务虚增存款、违规套利套现、制度建设滞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意见》从贸易背景审查、资金审查、办理异地企业票据、高比例担保票据业务等方面强化规范整治。
《意见》严禁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成立时间、实缴资本、营业收入等与业务金额严重不匹配的客户办理票据承兑和直贴业务,不得以承兑行授信额度审查代替贴现申请人资质审查。《意见》还强调,严禁票据直贴业务资金违规回流至贴现申请人任一前手;存在违规回流的,不得为同一贴现申请人叙作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