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质押风险积聚 银行审慎收紧
场外质押风险积聚 银行审慎收紧
近期,司太立(603520.SH)、金卡智能(300349.SZ)、中恒电气(002364.SZ)等9家上市公司的公告,进一步引发市场对股权质押及银行相关业务风险的关注。
随着金融监管趋严,金融“降杠杆”影响逐步深入,企业融资渠道一定程度上受阻,股权质押已渐趋成为上市公司融资的重要渠道。
与此同时,随着质押股东频频“爆仓”,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也开始显露。而相对于券商的场内质押,银行涉足股权质押业务属于场外质押,在盯市、补仓和止损等方面,优势不足。受MPA考核及统一监管的影响,未来银行在股权质押业务方面也将会更加审慎。
股权质押暴增
受金融“降杠杆”及股市下行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融资受限。因可以在保持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不被稀释的情况下快捷、低价地获取融资,股权质押已渐趋成为上市公司融资的重要渠道。
最新的事例是,11月至今,9家上市公司相继发布股权质押公告,其主要股东持有部分股票质押给招商银行。其中,司太立因近期公司股票价格波动较大,公司主要股东朗生投资将其持有的公司15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作为2016年8月31日股票质押的补充质押股份。
此外,金卡智能第一大股东浙江金卡高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将所持395万股、中恒电气第一大股东杭州中恒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将其所持3000万股质押给招商银行。
中邮证券董事总经理尚震宇指出,宏观层面,在供给侧改革下,各行业受到降杠杆约束,企业通过传统信贷募集资金越来越困难,不得不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而市场层面,供给侧改革给国有企业提供了做大做强做优的机会,由此带来50指数的牛市,绝大部分上市公司股价不同程度下跌,迫使上市公司自救。
统计显示,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大幅增加,尤其2016年下半年以来,规模大幅提升。据同花顺数据显示,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13日,上市公司股东向金融机构质押持有股份达13400余次,涉及上市公司近3400家。质权人涉及银行近百家,浦发、民生、工商、招商、中信等银行质押规模位居前列。
2017年,A股股权质押的整体规模还在持续攀升。根据Wind资讯提供的数据显示,1857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在今年发生质押股份(含质押式回购),整体新增质押股权市值规模约2.8万亿元。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以上市公司作担保向银行贷款的渠道被堵住之后,上市公司股东通过质押股权来获得银行贷款的融资呈现出井喷之势。
一位从事股票质押的证券业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目前市场仍是票多钱少,金融机构对股权质押的热情很高。
质押率方面,上述人士指出,大概来看主板上市公司50%~60%,中小板上市公司40%左右,创业板上市公司在20%~30%。“当然还要综合企业股票的质押期限、走势和质押方的补仓能力等多项因素来看,银行相对更加谨慎一些。”
风险管控趋严
近期,随着天宝食品、皇氏集团等上市公司股东质押股份被“强平”,股权质押风险逐渐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