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财富新时代到来 2017“中经财富管理高峰论坛”在沪召开

2021-08-07 11:22:27

 

来源:互联网

财富新时代到来 2017“中经财富管理高峰论坛”在沪召开

本报记者 汪青 上海报道

10月31日,由《中国经营报》社、中国社科院以及中经新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17中经财富管理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


据悉,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新财富时代 变革创新繁荣”。来自监管层、财富管理机构(银行、基金、保险、资管、券商等)、金融科技服务机构、投资机构以及科研机构等多方专业人士,共同探讨金融机构如何在强监管与价值创新中找到财富管理的“蓝海”空间。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国民财富迅速积累,大众富裕阶层不断扩大,人们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与此同时,受益于过去5年来持续的宽松货币周期,中国家庭和个人财富经历了一轮快速增长。

根据波士顿咨询的报告显示:中国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总额在2016年底达到约145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底,中国个人财富将保持1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0万亿元。

这意味在财富管理市场上,除了传统的高净值群体之外,出现了新成长起来的“新富”阶层。进入2016年之后,多轮的政策调控和宏观经济再次进入调整期,投资市场的投资标的、投资政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

谈及当前的财富管理发展情况,《中国经营报》副总编辑韩曦晨表示,相比最早富起来的那一批人主要是依托时代红利,通过企业经营完成了财富积累的关键一跃,现在涌现出的新富阶层的财富来源变得更为多元化。相应的,他们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也就相比上一辈有更多的诉求和需要。这个变化对财富管理机构而言,则意味着一个新财富时代的开启。

“在新型财富管理行业格局之下,面对新成长起来的‘新富阶层’,金融机构如何再度提升自身价值服务,如何抓住市场变化的核心、掌握变化的实质、抢占变化的机会?我们期待各位在今天这场峰会中相互启发,共同探索打开新财富时代的密码。”韩曦晨说。

那么,如何在波动中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如何把握政策调整的脉络前瞻投资机遇和风险,都成为高净值人群最为关注的问题。一方面是财富管理需求的激增,一方面是金融机构自身价值服务再提升的需要,如何抓住市场变化的核心、掌控变化的实质、抢占变化的机会?

针对上述问题,本次论坛上相关专家学者、从业机构领军人物分别发表各自观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节的工具,货币政策的调节基本上都要通过金融机构来发挥作用,而宏观审慎的政策所调节的对象毫无疑问也是金融机构。未来,宏观审慎政策将继续针对金融体系的问题不断地推进,规范、严格、透明、审慎进行管理。同时,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性非常小,避免双重压力对经济运行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就资产配置而言,未来权益类资产在大类资产配置中是可以优先考虑的。

宜信财富董事总经理王福星指出,第一,要从短期投资变成长期投资。第二,要从以前追求的保守收益,甚至保底慢慢都不存在了,慢慢要转变成日常的权益类投资。第三,要从单一投资做到以资产配置为主的资产配置,而且要向全球进行资产配置。

赢石家庭办公室副总裁王刃认为,在过去快速发展的十年,中国财富人群出现了明显的分层,从最早的万元户,到十万元户,到现在的高净值人群到超高净值人群,逐渐形成了明显的分层和固化,主要则表现在资产规模、财富管理的目的和手段都有非常大的差别。

会上,合众人寿副总裁王正、信和财富副总经理张新燕、浦发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张文桥、中国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理郦明和宁波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任思恩等嘉宾就“‘合规监管’下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新趋势”进行了互动探讨。

此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精尖信息技术正在重塑各行各业,智能时代下,财富管理行业形态也正在发生变化。自动化、智能化、个性化的人工智能理财决策系统开始在财富管理行业应用。特别是金融科技头部机构的进入,以金融科技手段促使财富管理行业加速迈入了“智能+”时代,并为财富管理机构提供了诸如运营服务、用户资源及流量分发、大数据及研发支持等服务,促进行业整体价值链的提升。

那么,究竟该如何将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创新技术应用于财富管理,实现数据的精准定价和匹配,让用户享受到专业、便捷的财富管理体验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关注的焦点。

在“科技‘驱动’财富管理进入智能时代”圆桌论坛上,众信金融谭阳、华夏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阳琨、朝阳永续副总经理李智等就“如何利用科技赋能财富管理更上一层楼”进行了精彩阐述。

论坛最后举行了“2017中经财富‘金琥珀’颁奖盛典”,部分财富管理领域的优秀企业获奖。据悉,“金琥珀”奖是针对金融机构在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价值影响力、科技能力、管理规范能力五个方面进行评选。历经近4个月,共收到逾百家机构递交的奖项申请,经过数十位来自全国不同细分行业的专家、学者、媒体以及金融机构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打分产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