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技术撬动大转型 四大行小微贷6.28万亿
小技术撬动大转型 四大行小微贷6.28万亿
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主旋律之下,国有四大行倾斜小微贷款也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一直以来,市场质疑大行信贷与小微企业融资兼容性,也让商业银行对风险的不可控而担忧。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由于大数据应用,小微企业融资新模式的探索,国有大行在小微贷批量贷款中已经成绩斐然。截至6月末,国有四大行的小微贷款余额已经达到6.28万亿元,并持续高增长态势,融资模式也突破了传统抵质押方式,更倾向于批量信用贷款。
小微贷款主力军
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小微企业贷款在国有大行的信贷占比中正稳步提高。从刚刚公布的2017年中报数据看,国有四大行的企业贷款总规模约为47.43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规模6.28万亿元,占比已经达到13.24%。相比去年末,四大行的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增加3160多万元,同比增长也达到两位数。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工行在小微企业上的贷款21309.5亿元,比年初20340.43亿元新增了969.07亿元,同时成立了小微金融业务中心199家;农行在报告期的小微贷款余额12826.78亿元,较年初增加了791亿元;建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900.72亿元,较年初新增481.8亿元;中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758亿元,半年新增了909亿元。
“小微企业贷款的特点是分散、单笔规模小。大部分小微企业的贷款在500万元以下,甚至有的企业单笔才几万元,能做到万亿规模已经难得了。”一家国有大行信贷部人士称。
该人士表示,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持续了很长的时间。“银行在小微企业的融资上并没有松懈,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之后,规模上和覆盖率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28.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大型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为7.02万亿元,农商行贷款余额为5.56万亿元,城商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余额分别为 4.94万亿元和3.99万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大型商业银行7.02万亿元的贷款余额中,四大行的贷款6.28万亿元占比达到了89.45%,明显已经是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主力军。
模式为王?
“在金融体系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高,风险相对较大,且在很多关键环节上与银行不匹配,所以小微贷不能用传统的模式。”建行相关人士称,国有大行做小微贷主要把握批量和风控两个关键点。
该人士表示,从授信角度分析,小微企业的贷款不能看抵押,需要用新的角度来衡量企业信贷风险,降低授信风险,然后实现批量贷款。“有的银行靠担保,最直接的就是政府出面兜底,风险分担;有的靠产业链,比较常见的就是由产业链上的大型核心企业担保,实现对小供应商的授信;有的靠交易,也就是企业拿到订单后,凭借订单进行贷款。”
“不同银行信贷产品采用的方式可能不一样,但是贷款技术上就是采用其他衡量指标解决风险问题。”该人士认为。
据记者了解,在目前小微企业的风险衡量指标中,企业的科技含金量、员工薪酬开支、企业纳税等等均能成为风险指标。农行福建分行对于武夷山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大师贷”,可获得纯信用贷款100万元。建行福建泉州分行对24个工艺美术品种的传统工艺大师也推出“工艺大师贷”,仅凭借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或行业协会评定的工艺类大师就能获得授信。截至今年6月底,建行泉州分行已累计向61户陶瓷、石雕和根雕等企业发放“工艺大师贷”4467万元,使艺术大师们有了更广阔的施展舞台。此外,企业依靠每年的纳税额度、每月的员工薪酬支出,也能够获得银行的授信额度。
更重要的是,由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批量贷款已经成为了可能,国有大行甚至还占据了技术开发和平台建设的优势。
“批量的前提就是标准化,将产品用互联网的方式扩散。同时,这种贷款的效率更高,更便捷,审批的速度也更快。”上述建行人士称,客户一般在银行账户上都有流水,银行根据客户的情况调整授信额度。同时,通过随借随还的方式,提升了资金的运用效率,降低了客户的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