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新”上市银行融资术:A股募资后再“补血”
“次新”上市银行融资术:A股募资后再“补血”
8月7日,吴江银行发布公告称,拟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25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至此,去年上市的9家银行,除了张家港行外,其余8家均已发布了再融资方案。
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纷纷通过不同方式进行融资“补血”,尤其是从去年8月份后上市的银行更是积极发布了资本补充计划。概括而言,去年上市的4家城商行以发行优先股为主,总计拟发行550亿元,另4家农商行以可转债拟发行为主,数额共计达105亿元。
随着监管对资本约束的增强,以及银行本身扩展对资本的消耗等因素,银行面临资本补充的压力,目前A股和H股上市银行业多家公布了不同方式的资本补充计划。
IPO后的再融资潮
去年8月份至今先后有9家中小银行成功上市。而这些登陆A股的“次新”上市银行,在上市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纷纷发布了再融资计划,以期补充资本。
8月7日,吴江银行发布公告表示,拟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25亿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可转债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用于补充本行核心一级资本。而就在今年3月底,上市不足半年的江阴银行、常熟银行、无锡银行3家农商行也分别公布了二三十亿元规模的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目前分别处于已反馈、已批准和已受理阶段。
相较而言,去年同期上市的4家城商行再融资的规模则比较大,4家城商行总计拟发行550亿元规模。其中去年8月2日最先登陆A股的江苏银行,在上市刚3个月便迫不及待地发布了拟发行200亿优先股的预案,而同一批次上市的杭州银行、贵阳银行和上海银行在今年上半年分别抛出100亿元、50亿元和200亿元的优先股发行预案。
另外,杭州银行继上市、拟发行优先股之后,于7月份发布公告表示拟发行80亿元二级资本债,并已经获得央行的许可。
目前,4家城商行发行优先股的审核进展以上海银行的“效率”最高,从4月24日发布了关于非公开发行优先股预案的公告,到7月份就已经获批,而其余3家处于已反馈或已受理阶段。
截止到8月10日,去年上市的9家银行中除了张家港行外,其余8家均已发布了再融资方案。
上述银行IPO半年不到就纷纷选择再融资,对此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新上市银行资产规模相对增速较快,所以资本消耗快需要补充核心一级或者一级资本。”
近两年面临息差收窄的压力,城商行、农商行对规模增长的依赖度反而更大。新上市银行中最早提出200亿优先股融资计划的江苏银行,在其公告中表示:“对商业银行而言,仅依靠内部留存的方式积累资本难以满足审慎资本监管要求并支持业务发展,因此利用资本市场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展外部融资。”
除了巴塞尔协议Ⅲ明年底到期的压力外,今年监管政策的变化尤其是2016年央行推出了MPA考核体系,上市银行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
“MPA考核对原来银监会监管的资本充足率又加了一条考核指标,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上述券商分析师说道。
对此,东北证券研究所银行业分析师胡文豪表示:“在MPA体系里,央行将银行的广义信贷增速和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捆绑在了一起。资本充足率越高,能够支撑的广义信贷增速就越高,同时,广义信贷增长得越快,第二年资本充足率降得就越多。所以,为了支撑银行规模的扩张,各家银行需要频繁地通过定增、发行优先股等方式不断补充资本。”
融资方式多样
目前随着监管对资本约束的增强,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加大。A股和H股上市银行业多家公布了不同方式的资本补充计划,新增再融资主要通过非公开发行(定增)、优先股以及可转债等方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