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行裁员潮起 泡沫化和本土竞争落败?
国际投行裁员潮起 泡沫化和本土竞争落败?
以高盛、美国银行为首的多家国际投行亚洲裁员潮已经蔓延到澳洲。
来自路透社的消息显示:高盛在亚洲的300个投行职位将被裁员30%,主要位于中国香港、新加坡以及中国内地等主要市场,不包括日本。高盛披露,裁员背景在于这一地区并购、股票和债券交易活动有所下降。
“除了亚洲经济下行影响国际投行业务下降之外,来自本土竞争者的强劲竞争也是海外大投行不得不裁员的重要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郭昀教授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公开消息显示,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并购市场,高盛都失去了昔日排名第一的位置,其在亚洲的并购业务让位于JP摩根和花旗,在股票资本市场则由去年的第一名跌至第四,排在中信证券、摩根士丹利和瑞银之后。
“投行寒冬”
公开数据显示,二季度高盛在投资银行业务上的收入仅为17.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1%,高盛将其归咎于亚洲地区投资并购环境的衰退。路透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高盛亚太区的并购业务相关交易总值为5729亿美元,而2015年这一数据为7457亿美元,同比下降23%。
进入三季度,下滑趋势更加严重。根据汤森路透/Freeman&Co的测算,今年1~9月,高盛亚太地区股票资本市场业务规模大降73%,为亚太地区前十大股票承销商中降幅最大的一个。在亚太市场,高盛股票资本市场业务规模排名跌至第四,去年该投行排名为第一。
“在投行业务收费方面,今年前9月,高盛投行业务收费8380万美元,位列第11,为2000来首次跌出前10名。而中信证券则以2.16亿美元的收费排名第一。” 汤森路透/Freeman&Co的测算显示。
不只是高盛,一些国际投行也深陷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发展泥潭。美国银行计划在亚洲企业及投行部门削减十多个高级职位,这已是其今年以来在该地区的第二次裁员。
巴克莱在今年1月份曾经表示其投资银行将在世界范围内裁员1000人,同时伴随亚洲经济泡沫化的的背景 ,将关闭其位于印度的股票研究部门。法国巴黎银行和德意志银行也关闭了其在亚洲的股票分支机构。
由于受到金融科技对金融产业变革带来的影响,国内外银行业也正在上演一轮浩大的裁员潮。
最新消息显示,荷兰国际集团(ING)宣布未来几年将裁员5800人,占员工总数的13%。ING称,公司将更侧重于互联网、手机银行、自动化系统等业务。ING最强劲的竞争对手荷兰银行上个月宣布到2020年裁员最多1375人,约占公司总数的6%。计划裁员的还包括德国第一二大银行——德银和德商银行。
从去年开始,与投资、并购、股票和债券市场密切相关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裁员消息亦络绎不绝。
在业内人士看来,除了技术进步带来的结构调整之外,裁员更大的背景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资本寒冬在整个金融产业链上的蔓延。
“国际金融机构的‘裁员门’,与这些机构当年在金融危机中的所作所为及推波助澜密切相关,金融海啸打破了人们对这些机构的迷信和崇拜,转而谋求更加务实的业务能力,这一背景为本土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业内人士表示。
本土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