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两融余额首次跌破万亿 三个月缩水近六成

2021-08-07 08:34:59

 

来源:互联网

两融余额首次跌破万亿 三个月缩水近六成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两融余额的下降速度可谓惊人,仅仅三个月的时间便缩水近六成。

据证券时报报道,去年年底两融突破万亿大关之时,市场对未来充满乐观。然而,时隔9个月,两融规模再次跌回9000多亿。

据统计,截至9月2日,沪深股市两融余额为9622.62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531.22亿。两融余额已连续12个交易日下降,回到2014年12月中旬水平。这也是两融余额自2014年12月18日以来,首次跌破1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自8月18日至9月2日,融资资金已连续12个交易日呈现净流出状态,两市融资余额连续下降。8月25日至今,市场虽然出现过小幅反弹,但两市融资余额却持续下降。这与7月份两次反弹时融资余额都出现反弹的局面迥然不同。

报道同时表示,自2009年推出以来,两融业务经历了2010~2012年的萌芽期,2013年的首轮爆发期以及2014年的高速增长期。2014年8月以后,两融业务开始呈几何式增长,当年12月19日首次突破万亿。一年时间,两融增幅近200%。

进入2015年,在A股涨升行情中,两融规模用5个多月的时间再翻一倍。截至5月20日,沪深两融规模成功突破2万亿。业内人士说,两融规模的增长得益于A股的上涨行情。

两融规模暴涨也助推了A股行情。今年以来,上证指数从1月初的3300点一路上扬,至6月中旬达最高值5178点。此时两融余额也达到顶峰,规模达2.27万亿。

不过,随着大盘的回落,两融也经历着急速去杠杆之痛。据统计,沪深两融余额从6月18日的2.27万亿峰值,跌至9月2日的9622.62亿元。不足3个月,规模却减少了57.76%,重回2014年年底的水平。同期,上证指数下跌40%。

对此,经济参考报也报道表示,随着两融余额正式下降至万亿元以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场内的两融去杠杆化已经接近尾声。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目前,融资融券占A股总市值的比重较低,已经处于一个安全的、较为合理的水平。他表示,在此之前,场内以及场外的配资占到了总市值的8%至10%,明显过高。目前,场外配资已经得到了严格控制,场内的两融规模下降了一半多,表明整体杠杆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也表示,目前融资融券余额已经下降到了一万亿元以下,杠杆率的调整已经基本到位。另一方面,市场的估值水平也有了较大程度的下降,上证50的平均市盈率已经处于较为合理的水平。沪深交易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7日收盘,上证A股的平均市盈率已降至15.21倍,深市主板的平均市盈率已经降至24.62倍,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则已经分别降至46.65倍和70.24倍。

此外,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此前发布的报告也表示,融资盘是本轮牛市的重要推动力和主要风险点,随着监管的加强和股灾后股指进入震荡调整区间,融资盘的规模大幅缩减。而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市场融资余额占股市总市值比例未曾超过3%,在次贷危机之后则一直不到2%。在日本,这一比率更是长期低于1%。而中国台湾虽然曾在1998年泡沫高涨时期把这一比率推到了接近5%的高位,但在这些年也已经回落到1%左右。报告称,截至8月25日(彼时两融余额为1.16万亿元),配资业务停止可能带来杠杆资金规模缩减7000亿元左右,信托对机构形成杠杆资金缩减带来融资规模下降大致在4000亿元。A股市场的融资盘总规模已经从峰值时期的4.5万亿元下降至2万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9月7日收盘,A股的总市值为46.52万亿元,如果以2%比例计算,融资盘合理规模应该为9304亿元,考虑到场外配资被关停以及伞形信托的存量清理,这一数字已经较为接近当前A股的总体融资规模。

(编辑:卢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