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充当“日金宝” 销售渠道监管机制待完善
多家银行充当“日金宝” 销售渠道监管机制待完善
大量去银行存款的自然人是如何“被成为”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下称“泛亚”)在银行渠道违规销售的所谓理财产品“日金宝”投资者的?
最新信息显示,泛亚对外已矢口否认了”日金宝”的存在。包括泛亚董事长单九良在内,拒绝承认“日金宝”这一违规理财产品的存在及其发售过程。
“日金宝”证伪
这是否意味,泛亚不认账,那些通过银行渠道买入了违规理财产品“日金宝”的投资者就只能自认倒霉?
更多的疑问在于:是谁批准泛亚“日金宝”登堂入室进入银行渠道进行售卖的?银行在售卖“日金宝”环节是否获利?银监会又是如何监管参与银行售卖“日金宝”业务相关银行的?
另一方面,泛亚单方面宣布上述“日金宝”持有人变为泛亚现货持有人,发售“日金宝”的相关银行及监管部门对此又有何表态,谁来为买入违规理财产品的客户资金安全负责?
那么,什么是“日金宝”?一份显示由泛亚与中国工商银行联合印制的广告传单显示,这一受托申报业务是泛亚提供的零风险的交易获利模式,通过接受委托交割业务从而获得赚取延迟交割补偿金的机会,其特点是,该理财产品属于保本型,零风险。赎回时没有具体的天数限制,方便变现。收益高,每日收益高达千分之0.45,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16.4%。
而“日金宝”最大的风险是什么?另一份宣传材料显示,因现有需要借入资金的投资者数量有限,而场外打算参与“日金宝”的投资者很多,“日金宝”投资就需要配比入场,在入场的过程中有资金闲置的风险。
目前,类似的有关“日金宝”的网上信息已经被大量删除。
而就投资者到警方进行报案或到银行网点、银监部门进行维权等方面的信息看,已经有新疆、上海、北京、甘肃等多个省市的警方开始受理相关案件,但没有任何信息显示警方已立案。而从银行渠道及银行监管部门看,迄今没有一家银行主动承担责任,监管部门也没有启动任何可以公开查询的问责或监管机制。
伴随“日金宝”的整个发售渠道乃至泛亚否认这一违规理财产品的存在,后者又从7月份开始以重组、停止委托受托业务、现货交易新系统延期上线等单方面的公告方式,彻底撇清与银行发售渠道及理财产品等违规字眼的关系,直至公开否认“日金宝”存在。
这是否意味着,泛亚“销毁”了与“日金宝”有关的证据之后,不仅泛亚不需为此承担责任,相关发售“日金宝”的银行及监管部门也可以撇清与“日金宝”的关系?
监管者是谁?
投资者蒲小峰是中国银行vip客户。他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银行人员主动打电话说有一款理财产品高收益无风险,最终才去银行柜台购买了该款理财产品。而且,在购买过程中,蒲小峰未与银行及泛亚签订任何合同。更关键的是,蒲小峰最终知道自己是购买了“日金宝”是源于其要取款,才被银行工作人员告知钱取不出来了。
而在克拉玛依的江苏人石飞也有着类似遭遇。石飞说,自己于2014年3月7日去中行存款,被银行工作人员劝说购买了一款无风险的四个月定期理财产品。但等到期取款时,中行人员告知钱暂时取不出来,但本息均安全。
类似案件不胜枚举。据悉,在新疆、甘肃、浙江等多个省区,均存在泛亚借助银行渠道大肆违规售卖“日金宝”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