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价值牛是A股的未来
以史为鉴:价值牛是A股的未来
【中国经营网注】今日午后,沪指绝地反击大涨近7%,两市近1300股涨停。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股市正在经历一场不大不小的“股灾”。那么,股市是为何从牛市转入震荡?这样的情况又该如何应对?未来股市又会有怎样的发展?以史为鉴,这些问题我们不妨从历史中寻找答案。文章来自华夏时报: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015年6月中旬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由半年多的快速上涨转入到震荡阶段,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情况?未来的市场又会如何?应该如何应对?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不妨先将视野移至历史上的香港和台湾。
索罗斯做空港股的手法
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经济从石油危机中全面复苏,亚洲四小龙推行出口导向战略,经济迅速腾飞,到20世纪90年代一跃成为亚洲最富裕的地区。然而包括东南亚地区在内的经济体,由于总量规模小、对外依存度大、货币汇率不够独立、资产价格泡沫化显现等原因,给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炒家带来了可乘之机。
1997年,索罗斯率先攻击泰铢,泰国、印尼等国爆发金融危机,而后大鳄刀锋直指中国香港。这时的香港经济经过20年的快速增长,居民财富迅速增加,大量资金投入房地产和股市,房价从1991年到1997年泡沫破裂前夕上升了4倍,恒生指数也涨到了16673点的历史最高位。
索罗斯手法与之前一样,在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立体布局,利用现货与期货两种工具,设下连环三步:第一步是预备期,低息借入港元,在期货市场抛出,同时沽空期指;第二步是造势期,大肆造势疯狂抛售港元,造成恒生指数暴跌,借货抛空股票;第三步是收获期,当恒生指数暴跌时,平仓套现获利。
索罗斯们从1997年上半年不断推升香港股市,恒生指数创出16000多点的历史新高,10月开始纷纷做空港元和港股,到1998年8月,恒生指数已经跌至6000多点。香港政府为维护港元稳定,转变了以往不干预的政策,在中央的支持下,动用外汇基金购买恒生指数股和股指期货,同时进入汇市稳定汇率和利率,坚决做多的策略和超过150亿美元的资金,使国际炒家铩羽而归,恒生指数在1999年重回14000点,成功地维护了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
香港金融危机之所以能吸引国际炒家,首先还在于由于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推高了资本市场的价格,导致股市过度上涨形成泡沫,给炒家带来了机会。同时资本市场的完全自由化和汇率盯准美元的策略,也为炒家进出资金以及做空货币带来可能。
台湾股灾的警示
相比香港的1998年金融危机,台湾1990年的股灾可能更有警示作用。
20世纪80年代末,台湾经济经过20到30年的高速增长,人们财富快速增加。民众首先是投资房产,带来房价一路飙升,然后投资股市,从1986年10月到1987年10月,台湾股市从1000点左右上涨到4600多点,开户数从5万多暴增到600多万,几乎全民炒股。1987年10月台湾有关当局约谈证券公司,导致股市3个月跌去一半;但1988年1月至9月又从2000多点重又狂涨至将近9000点,这时台湾又宣布开征资本利得税,股市又一路跌至1989年1月的4800多点;由于全民炒股,大量股民上街抗议,使当局迫于压力取消了征税决定,在反复震荡后,指数又涨至1990年2月的12000多点,导致全民疯狂。同期,台湾贸易顺差开始放缓,台币升值速度减慢,在没有任何政策利空的情况下股市开始转向,到1990年10月,一路暴跌至2500多点,大量股民暴增的财富转眼烟消云散。
台湾当局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应对金融资产泡沫,如开放外汇管制、实现利率市场化、严控地下金融杠杆等。虽然这些措施加剧了泡沫的破灭,但从长期看却促进了台湾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的成功转型,保持了6%的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