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伟光汇通打造文旅融合驱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样本

2020-11-14 10:49:00

 

来源:互联网

伟光汇通打造文旅融合驱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样本

本报记者 王登海 楚雄报道

在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振兴等多重国家战略实施背景下,全国各地文旅小镇已经成为势头强劲的产业风口。然而,在火热的同时,不少地方贪多求快、盲目上马,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不一而足。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以云南的彝人古镇、河南的皇家驿站、河北的滦州古城等为代表的一些文旅产业小镇,经过近年来的打造和经营, 已经成为宜业宜居宜观光的理想之所,并且为推动文旅融合、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城市资源优化配置注入了新动能、新活力,也给全国各地的文旅小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价值。

文旅融合发展

夜幕降临,在熊熊火光映照下,彝族同胞和各地游客围着火把起舞,一直狂欢到深夜。这是彝人古镇几乎每晚上演的热闹场景。

彝人古镇是云南为数不多的彝族特色风情小镇,在此之前,楚雄虽资源丰富 ,却由于过去缺乏对旅游文化的整体开发,没有形成一个展示彝族和本土文化的重要平台。在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大背景下,彝人古镇应运而生。

目前已有数千旅行社签约彝人古镇,把其列入滇西旅游的楚雄游站点。这个集彝族文化、建筑文化、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彝族文化特色文旅小镇,为楚雄彝族文化走出楚雄、走出云南并让世界知晓,搭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成功嫁接。

彝人古镇的彝人部落参照彝族村落建筑设计,复原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毕摩房、苏尼房、姑娘房等特色,同时邀请世袭毕摩入住,主持每晚极具彝族特色并深受游客欢迎的祭火大典。在这里,由伟光汇通运营团队自主研发的旅游产品彝乡恋歌,将彝族的歌舞文化、酒歌文化、服饰文化等融入其中,实景展示彝族文化和地域民族特色。持续更新迭代彝家婚俗,通过对歌、泼喜水、背新娘等环节的设置,邀请游客参与其中,充分强调场景体验与互动娱乐。“这些文旅小镇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契合了文旅融合发展的逻辑。”业内人士认为,在文化和旅游不断融合和新时代消费背景下,彝人古镇为代表的文旅产业小镇,不仅能够代表当地的特色,又能够影响和辐射当地的发展,而从产业融合角度来说,这种模式使得文化和旅游实现了横向的广度融合与纵向的深度融合,文化产业依靠旅游产业实现文化市场的延伸,而旅游产业引入文化创意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质,二者相辅相成,共生共赢。

“对项目所在地的地域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深入挖掘和整合分析,并进行提炼活化,将属地文化植入到小镇的建筑风格和各类产品服务中,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形式传播文化,达到‘文化+旅游’的有机统一。”这也是彝人古镇和皇家驿站的投资建设者伟光汇通开发运营文旅小镇的内在逻辑。

不仅如此,伟光汇通旗下的文旅小镇,也是地方非遗民俗文化集中发展的沃土。彝人古镇的彝绣、棕编、花灯戏、梅葛、彝族左脚舞,滦州古城的滦州皮影、滦州剪纸艺术、滦州评剧,金山古镇内有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苗族芦笙滚锅舞、中兴井龙灯、苗绣技艺、彝族大刀舞、牛灯舞等等。

据统计,截至2019年,伟光汇通旗下文旅小镇已吸引入驻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7项,市、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4项。

文旅产业驱动新型城镇

事实上,成功的文旅小镇,已非一地文旅产业的单纯载体,更是基于深掘传统文化特色进而推动城市文化复兴和品牌重塑,成为项目所在地城镇化或城市转型升级的驱动力。

被称为“河北钢铁粮仓”的河北唐山滦县原来是一座重工业城市,在此之前,滦县的旅游业是零,连旅游局都没有,没有任何的旅游规划,没有交通,旅游大巴都开不进来。当地的母亲河滦河成为一个重工业以及生活污水排放重地,每年需投入巨资治理。

2009年,滦县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为了传承历史创新文化,滦县全面启动滦州古城复兴计划,决定在这座以铁矿资源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城市上复兴一座旅游文化古城,将滦州灿烂的历史文化重现在冀东平原之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