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外贸转身新外贸 数字化趋势成定局
传统外贸转身新外贸 数字化趋势成定局
本报记者 李立 上海报道
阿里巴巴国际站日前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阿里巴巴国际站实收交易额同比增长80%。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实收交易额同比增长105%,订单规模增长177%。
这一数字与海关总署8月7日发布的数据,进出口增速双双转正的趋势一致: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16万亿元人民币,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5个百分点。7月份,出口强势增长达1.69万亿元,增长10.4%;进口1.24万亿元,增长1.6%。
全球疫情与中美关系趋于紧张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下,外贸如何保持持续增长,阿里巴巴国际站总经理张阔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旧外贸的转换之间,数字化新外贸成为不确定之中最大的确定性,也将是中国出口的新引擎。
外贸回暖
张阔是在阿里巴巴国际站九月采购节启动会上,做出上述判断的。作为阿里国际站一年两次最重要的大促之一,预计吸引全球2000万个批发商,为“双11”“黑色星期五”等年底大促提前备货。
“3月是整个外贸行业的迷茫期,不光是线上,4月开始中国整个外贸都开始稳步回升。”张阔向记者表示,接下来整个出口会有一个规模化扩张。唯一的难度是原来的旧外贸,在没办法通过线上获客的情况下,如何将商品、供应链迁徙到线上,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新外贸将成为下一步井喷的基础。
为了帮助外贸商家在疫情后的新形势下顺利转型,记者注意到,今年的国际站九月采购节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
比如履约成本降至全年最低。阿里巴巴国际站跨境供应链的通关、物流、支付、汇兑等服务,最高将为商家节约50%的成本。新买家需支付给银行的手续费则由平台买单。
“完税价格”模式也将首次在跨境B2B中使用。买家看到的价格即最终费用,附带清单列明了物流、清关、支付等环节的成本,不必担心再踩坑。
履约成本降至全年最低。阿里巴巴国际站跨境供应链的通关、物流、支付、汇兑等服务,最高将为商家节约50%的成本。新买家需支付给银行的手续费,由平台买单。
“完税价格”模式也将首次在跨境B2B中使用。买家看到的价格即最终费用,附带清单列明了物流、清关、支付等环节的成本,不必担心再踩坑。B2B直播、短视频、3D展厅等新形式,将接入采购节。中国各地的工厂、义乌小商品城的档口,将利用这些新形式对接全球。
焦虑中把握确定性
百年老字号上海凤凰自行车的回血之战,在诸多商家的新外贸转型中极具代表性。
年初受疫情影响销量急速下滑,转而尝试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加大投入,6月份参加了阿里巴巴网交会,当月销量相当于2019年全年线下出口总量。
上海凤凰进出口有限公司业务总经理骆掠告诉记者,过去做外贸的主要方式是参加各种展会,时间花了,回来后成交不多,每年重复和相同的经销商、进口商打交道,但效率不高。企业最大的痛点是,接触不到消费者,接触不到小B。“疫情导致大家来不了线下,转向线上,这个习惯一旦形成之后,就回不去了。”
在上海凤凰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俞跃峰看来,未来的海外市场,随着支付、物流等海外电商基础的完善,线上出口一定会大于线下出口。
尽管数字和趋势都证明外贸已经回到增长轨道,但诸多不确定性之下,仍有商家表示焦虑。张阔向记者表示,不确定的大环境之下,国家站的核心是通过捕捉确定性更好地帮助商家。
首先是商家自身的实力需要提升。“全球供应链的波动,对于中国制造也是倒逼机会,要从原来OEM升级到品牌,要增加自己的商品附加值、技术附加值、创新附加值,只要你的产品在全球供应链具备竞争力你就有优势。”张阔认为。
其次是关注因为技术、产业结构带来的结构性变化。面向数字化经济,通过更好的技术手段和远场的手段解决近场的问题,是非常确定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谈到疫情下全球产业链将结构性重构时指出:“全球产业链的重新洗牌,并不会像西方少数政客希望的那样出现与中国脱钩,而是要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向垂直整合的方向、更多元化的、更具韧性的方向发展。”
谈到具体应对措施时,黄奇帆提到要“重视网络空间市场价值,充分发挥跨境电商的作用”。“疫情期间,阿里巴巴、京东这类电商企业营业额没有出现下降,反而逆市上扬,充分说明网络空间形成的市场,与传统市场有很大不同,在疫情期间能够避免因为物理隔离所带来的交易障碍。”
黄奇帆判断,10年后,全世界的货物贸易量三分之一是传统贸易,三分之一是过去几十年形成的加工贸易,还有三分之一会是通过跨境电商的贸易,这一部分潜力巨大。
(编辑:张靖超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