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信息技术解构传统金融体系 数字化工具重构金融产品

2020-06-13 09:16:00

 

来源:互联网

信息技术解构传统金融体系 数字化工具重构金融产品

本报记者 罗辑 北京报道

“现在信息科技已全面渗透进金融体系,金融活动每个部分都受到了信息科技迅速而猛烈的冲击。可以看到,我们传统的金融体系已经解构,虽然金融体系的本质没有变,但是它的形态变了。”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胡捷,在题为《金融的未来:科技解构与数字重构》的演讲中,就信息时代金融领域正在发生的变化如上表述。

而上述变化直指金融创新发展的共同本质,即信息技术驱动金融创新,金融的未来也无法规避科技解构与数字重构的内核。

科技金融创新寻路

通过数字化及科技融合发展实现的金融服务创新升级,究竟对传统金融体系带来了何种影响,带来了哪些变化?

胡捷指出,金融的核心对象是货币,金融体系服务于货币的生产与交换,金融的核心活动是投融资,即以钱换钱的交易。但目前,随着信息科技在金融体系内、金融活动中的全面渗透,金融体系虽然本质如初,但是形态已变。而当观察其具体微观变化,尤其是关于金融创新的部分,可以看到“它们的共同本质是信息技术驱动”。胡捷提到,信息技术重构金融活动中,涉及的金融创新、科技金融“主要围绕客户、数据、交易和账本四个方面展开,有的案例可能包含了这四个方面当中的一两个方面,甚至可能全方位涉及”。

而在数据方面,数据技术的发展,让金融数据收集、管理和分析方面有了全新工具。因此,金融业的运作模式、运作效率随之发生变化。“比如微众银行的微粒贷,或者阿里旗下的小贷,正是大数据非常成功的应用案例。目前来看,在使用大数据技术以后,曾经在传统银行业务中存在发展困难的小微贷业务能够做到比较精准、快速的分析。”胡捷提到。

就目前广受讨论的供应链金融涉及的记账问题,胡捷则从金融体系的两类“账本”提到:“现代账本的一个特征是它的记账人必须值得信任。如果记账人可信度不高,整个账本体系就会坍塌。这个信任主要来源于商业信誉。但如今出现了‘账本革命’,即中本聪通过算法提出‘多人一起记一本账’的现实可能。这让整个金融体系有了两类账本,一类是传统的商誉型账本,一类是算法型账本。对于算法型账本,记账人不需要可信,只要在算法的约束下工作。而由于账本形态变化,其深刻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业务。”

数字化思维构思金融产品

“当前,信息技术扑面而来,金融产业结构迅速变化,传统的金融产品也面临着挑战和机会。这其中,由于有了更强大的信息科技支撑,一些传统的运作手段之下没有办法去实现的金融产品也有了孕育的空间。”胡捷进一步展望道。

他就“供应链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引入数字化思维,举例提到:“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淤积问题严重,比如某核心企业欠一级供应商100万元,一级供应商欠二级供应商100万元,依此类推,若中间供应层级达到12级,该供应链上共存在1200万元的应收账。用传统思维进行银行贷款,无法高效率地全覆盖该供应链。但如果通过数字化进行支付规则设定,让货币带上规则,让支付双方在快速支付当中获利,就有可能提高这一效率。”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巨大,且账期不断拉长。2019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7.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5%;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53.7天,比上年末增加2.0天。而胡捷提出这一设想的核心在于,传统货币或者传统金融平台的一笔贷款,贷出后,很难按照预设的流转规则向下延续,但通过数字技术给货币“套上”规则,则能极大提升货币流转效率。他表示,目前随着包括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在内的技术应用发展,让“钱随心走”成为可能。“金融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从业者们不断收集信息、管理信息、分析信息、传递信息。当这一信息密集型行业与信息技术‘突进’相遇、发生碰撞,就会产生出各种各样创新的想法。”胡捷提到,“总体而言,数字化手段能够重构金融产品,从而更好地面对新经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