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市场化债转股提速 到位资金超过万亿元

2019-12-28 08:45:00

 

来源:互联网

市场化债转股提速 到位资金超过万亿元

本报记者/张漫游/北京报道

随着市场对债转股业务逐渐熟悉,资方和项目方经验不断积累、合作机会增加,债转股业务在2019年蓄势爆发。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银行机构的积极参与,使得债转股最大的痛点——投资资金来源缺乏、长期资金募集较难的问题得以缓解。第二轮债转股自2016年10月开始,但2019年才被认为是银行发力的一年。业内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银行资本占用问题得到缓解;另一方面,受资管新规影响,投行部门诸多业务缩水,使得债转股成为了银行业务重点。

不过,目前债转股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包括股权定价机制市场化不足、公司治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动员资金有序转化为股权投资仍有较大难度等。

银行加大债转股参与力度

2019年12月20日,银保监会统信部副主任刘志清透露道,截至目前,各类实施机构已对165家企业实施债转股,到位资金1.12万亿元,转股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下降10个百分点。其中,通过拓展资金来源,综合运营降准资金和社会资金开展债转股,目前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已经使用定向降准资金超过了2000亿元;鼓励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参与债转股,目前规模已达710亿元左右。

2019年1月银保监会曾披露道,债转股方面,2018年债转股的落地金额达6200亿元。

据悉,以2016年10月《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及其附件《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的颁布作为分水岭,债转股的发展分为两轮:第一轮为1999年到2016年9月,侧重点在化解国有大行不良资产风险;第二轮为2016年10月至今。然而,在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第二轮债转股在2019年才逐渐加速起来。

某国有银行投行部人士告诉记者,银行在债转股方面顾虑较多,主要是由于银行既要做前期工作,又要探索新业务,且市场也需要接受的时间。

同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债转股过程中,最大的痛点就是投资资金来源缺乏、长期资金募集较难。国金证券研究所研究人员指出,市场化债转股资金落地难,究其原因首先是资金期限、风险和收益的不匹配。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动员资金有序转化为股权投资仍有较大难度。“我国多数投资者习惯于债权投资,风险偏好较低,对资金安全性和收益稳定性要求较高,合格的股权投资者群体规模较小,长期股权资金供给不足,动员社会资金难度较大。”

“债转股投资风险比较大,这就需要引入一些能够打破刚兑的资金,比如银行理财等。在这方面,资金能否和资产匹配起来是一大关键。”某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补充道,债转股对银行资本占用也比较大,这也是银行参与缓慢的原因之一。

不过,2019年以来,监管层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市场化债转股资本占用过多问题,如支持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鼓励外资依法合规入股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债转股实施机构,且加强了对银行定向降准资金使用情况的评估考核,推动银行用好定向降准资金支持市场化债转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