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滚动 >

人民日报海外版:看待中国经济心态要正常

2017-09-15 10:14:00

 

来源:互联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看待中国经济心态要正常

9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8月份中国经济运行情况。据了解,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继续深化,新兴动能不断壮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不过,针对个别经济指标出现回调,也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平稳向好的复苏态势已经结束,甚至声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红利开始衰减。对此,专家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供给侧改革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发展和改革既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戛然而止。在短期,部分数据有所波动属正常现象,不应以急功近利的心态去看待。

关键指标持续向好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13个月处于景气区间、服务业新订单指数比7月加快0.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1%、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月略有回落……从8月份最新数据不难看出,中国经济在各项关键领域上的表现都延续了此前向好态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指出,8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出增长平稳、就业向好、物价温和、结构优化、质量提升五大特征,1—8月份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在一个合理区间,结构调整继续深化,整体质量效益继续提高,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刘爱华指出,“个别数据确实出现了一些放缓,但是观察经济要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短期的波动经常会受到一些非经济因素,比如气候、基数等方面的影响,它不一定能够代表整体趋势。”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从整体经济形势来看,过分担忧中国经济下行实无必要。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新旧动能的加快转换,中国经济活力将不断增强,中长期还将保持中高速增长。

结构优化质量提升

相比于总量指标略有分化,供给侧改革及结构性变化等指标的好转态势则十分明朗。

例如,在去产能方面,截至7月末“地条钢”依法取缔,煤炭去产能1.28亿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5%;在补短板方面,1—8月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农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8.2%、24.3%和16.1%;在新动能方面,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上月加快0.8和0.9个百分点,1—8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大增19.5%。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没有必要对部分经济指标的放缓或回落过度敏感。万喆说,一方面,宏观政策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和超调作用;另一方面,中国自去年年底开始更加强调防风险,政府更加注重加强监管与抑制经济脱实向虚。在此背景下,经济平稳转型升级才是第一要务,因此一段时期内部分增量指标有所波动属于正常情况,亦在意料之中。

“如今,中国在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环保标准上提出了更多要求和支持,目的就在于实现结构优化。从短期看,一些落后产能、污染产业会在调整中受到冲击,但从长远来讲,不经历这种阵痛就无法真正解决问题。”万喆说。

改革红利并未衰减

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红利正在衰减”的观点,分析人士指出,发展是一个过程,改革要久久为功,“改革红利衰减论”其实是一种急功近利、鼠目寸光的表现。

万喆说:“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接近尾声,而是初见成效。今后,我们的供给侧改革还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供需矛盾,把供给侧机制调整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道路上来。需要注意的是,看待中国经济以及供给侧改革时不要因噎废食、讳疾忌医、急功近利,改革还没到位就担心数据不好看。事实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就是促进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健康发展。”

对于中国经济接下来的表现,刘爱华表示有3个方面的支撑因素:

一是基础趋稳。从内部看,今年以来,中国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持续改善,居民收入稳步提高,财政收入增速加快,微观基础趋好为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奠定了非常稳固的基础。从外部看,目前世界经济渐渐复苏,需求稳步扩大的基础越来越牢。二是活力增强。今年8月份新登记企业日均达到1.7万户,在去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同时新产业、新模式也在快速发展。这些新动能的成长也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将使下一步经济增长走得更稳、更好。三是预期向好。国际社会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越来越强,很多国际机构都陆续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