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补”企业相继整改到位 新能源汽车业亟待规范化发展
“骗补”企业相继整改到位 新能源汽车业亟待规范化发展
本报记者 陈亚莹 北京报道
工业和信息化部6月29日发文表示,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河南少林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4家企业针对行政处罚决定的整改工作已经通过验收。
上述4家车企为工信部首批点名的“骗补”新能源车企。2016年12月19日,工信部向上述4家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并给予了撤销违规车型公告、暂停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进行为期6个月整改等处罚措施。
工信部发布的公示显示,根据专家组出具的验收报告,目前4家企业针对行政处罚决定的整改到位,企业生产一致性保障能力满足相关规定要求,建议恢复其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资质。
除了上述4家典型车企外,工信部此前还“点名”了7家新能源车企。2017年2月4日,工信部对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汽唐山客车有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南京特种汽车制配厂有限公司、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7家车企开出罚单。处罚决议显示,暂停7企业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并责其按要求进行为期2个月整改。
截至目前,除首批处罚名单中的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成为唯一一家被取消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工信部点名的共计11家新能源车企已全部整改到位。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已经摆脱了“骗补”影响,将恢复其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资质与其他车企正常竞争。
经过几轮的从严规范新能源市场补贴政策,企业骗补行为或将大大减少,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能源客车市场是骗补重灾区,严厉处罚之后,企业不得不谨慎起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